淇滨区上峪乡朔泉村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特色种植让村民增收点亮脱贫梦“种出”致富路
2018-05-22 03:32:39
朔泉村西部,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让百余亩荒山熠熠生辉。
村民在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上健身。
□本报记者 张婷媛 文/图
5月16日,记者来到淇滨区上峪乡朔泉村村委会大院,几位村民在大院的健身器材上边锻炼边拉家常,不亦乐乎。
“这儿以前是几间又矮又破的老房子,你看现在是宽阔平坦的文化广场,还安装了健身器材。”“这两年村里稳定了,村道也整洁了。”“俺邻居郭大爷去年脱贫了。”得知记者来采访扶贫工作,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身边的变化来。
调整种植业结构,走产业脱贫路
朔泉村,位于上峪乡西南,耕地面积850亩,全村157户597人,2015年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01人。近两年,通过金融扶贫、教育扶持、社保兜底、转移就业等举措,去年底该村31户96人实现稳定脱贫。
拔掉朔泉村村民的穷根,发展产业是最稳定、最牢固、最有效的扶贫措施。该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驻村第一书记李建新介绍,村里和我市一家农业开发公司进行合作,正在打造集采摘、观光、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土地流转等工作正在推进,他们计划种植10万棵高丽参、2万株野葡萄,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带领朔泉村走出一条产业脱贫致富路。
在该村西部,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让百余亩荒山熠熠生辉。李建新告诉记者,这是2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一年可发电20万千瓦时,村里以0.85元/千瓦时的价格卖给国家电网,每户贫困户每季度可分红300元。按照金融扶贫政策,村里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贷款90余万元,并引导他们把这笔资金注入两家企业,贫困户可根据企业盈利情况分红。
“来到村里,发现晚上没有路灯,我就把村里的亮化工程作为入村的第一项工作。”李建新说,他多次召集村“两委”成员和党员群众代表商议,并实地勘测,争取上级资金,在村内主要道路安装了74盏路灯。接着,村里实施了电网改造,建设了文化广场,整修了400米破损道路,配备了保洁员,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发展特色种植,户均年增收1000元
“俺村地少,以前光种粮食,除了自己吃的卖不了多少钱。去年村里鼓励特色种植,购买了9万多棵红薯苗免费发给俺,还买了一台粉条加工机,方便粉条加工。”贫困户秦来喜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九分地红薯,年底加工了200多斤粉条,村里帮忙联系客户,一斤卖10元,他卖了2000多元。“今年我又种了一些,到年底又有几千块钱的收入。”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