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日报01版
          

■扎根人民
 山城区政府办驻范家坟村工作队夯实党建引领脱贫基础,推行党员争当“四员”助脱贫机制,如今村里
路通了 灯亮了 吃水方便了


 范家坟村新修建了入村公路,高标准安装了路灯,争取资金30多万元建设了石林镇唯一的标准化多功能塑胶体育场。
资料图片 山城区提供


□本报记者 郭坤

通讯员 窦志飞

 5月23日,记者走进山城区石林镇范家坟村,平整干净的入村公路,石林镇唯一的标准化多功能塑胶体育场,设施齐全的村民健身广场,高大精美的戏台,让人眼前一亮。

“以前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吃水靠的是蓄水池……现在不仅铺了水泥路,还安装了路灯,我们也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你瞧,村里的保洁队把街道打扫得多干净!”范家坟村68岁的村民刘振枝在健身器材上边锻炼边对记者说。如今的范家坟村路通了、灯亮了、吃水方便了、环境美了,村民日子富了脸上笑容多了。

 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挥党员干部争当“四员”作用

谈起村里变化的关键,山城区政府办驻范家坟村第一书记李熙堃拿出了一套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工作制度,他微笑着告诉记者,村庄变化的秘密就在这里。

一页页地翻开,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党员争当“四员”助脱贫制度……李熙堃告诉记者,推行党员争当“四员”助脱贫机制是驻村工作队的“法宝”。

范家坟村位于山城区石林镇西部,耕地面积2650亩,全村265户1362人,是非贫困村,但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102人。“村里有党员29人,我们把党员干部分为致富示范员、政策宣传员、精神帮扶员、信息动态反馈员等四类,分类定责,加上我共30名党员都有自己专职联系的贫困户,全力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李熙堃介绍,致富示范员是村里的致富能人,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向贫困户传授致富经验,带领贫困户致富,释放榜样的力量;政策宣传员,带头把党的政策用村民容易理解的话向贫困户宣讲,使党的政策宣传更“接地气”;精神帮扶员,在村里有影响力和信任度,主要与贫困户沟通思想,注入精神动力,增强脱贫自信;信息动态反馈员的主要工作,是及时收集村民、贫困户的思想动态、意见建议,发现群众矛盾及时解决。

65岁的张全志是一名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创办的养殖场仅肉鸡可年出栏30万只,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人。党员争当“四员”助脱贫制度实施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当致富示范员。(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