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18-06-13 02:54:58
上接第一版)“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家居”成为行业引领,“互联网+民生”等10多个新业态建立。我市2015年成功创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2013年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7年度我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正在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推进体制创新,
设立鹤山区综合改革
实验区和山城区资源型
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
6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鹤山区的河南太行全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生产节能炼钢成套设备为主的机械铸造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冉涛介绍,公司的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现已建立河南省炼钢节能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各类型工程技术人员100余名,获得专利70余项。日前,该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共同研发了PZX2526智能化节能环保型废金属破碎分选生产线,掌握了多项研制关键技术,获得国家专利1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项目生产线在主机功率大型化、系统智能化等方面取得了国产化重大突破。太行全利公司是鹤山区近年来推进产业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记者从鹤山区发改委了解到,目前该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煤炭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15.9%下降到10.9%,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了47.9%。
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设立了鹤山区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山城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区,在国土、规划、环保、工商、住建、房管等领域,依法依规扩大老城区职权,推进老城区由拆建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告知性备案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简化和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现新版投资审批流程在线运行,大幅缩小审批范围和压缩审批时限;制定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工作方案,开展民间投资项目报建事项清理核查,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探索政策创新,
把招商引资变为
“资智并引”,连续5年
被表彰为全省对外开放
工作先进市
6月8日,记者在山城区金融科技产业园内了解到,这里曾经有一个停滞的项目,有大量闲置房产,山城区积极探索政策创新,建设了金融科技产业园,随着16家企业陆续签约入驻,这个停滞项目被盘活了,闲置房产变成了初具规模的金融科技产业园区,从去年6月开始建设至今,已实现税收4200多万元。据了解,山城区金融科技产业园主要吸引金融、类金融企业以及电商平台、呼叫中心入驻,致力于打造集银行、基金、证券、保险、文化、物流等产业为一体及以电商平台、呼叫中心为主的高端金融产业园区。
近年来,我市积极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与市场联合发力,在税收、人才引进等领域积极探索,引导企业自觉改造提升;用好用活“飞地政策”,搬迁企业腾退土地由老城区统筹进行开发,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后形成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仍由迁出城区享有,不仅促进了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还为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留下了税源、提供了空间。
此外,我市还灵活多样地开展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山城区规划的双创园区内,与中科院、中兴通集团合作共建的“国科大双创中心”项目,已有19家企业入驻,还吸引清华大学11名博士后柔性挂职,助力山城区转型发展。
据了解,我市还创新政府资助、企业主导、院所参股,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引才聚才模式,成功引进以中科院院士王启明为代表的近千名高层次人才;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由“全面撒网”到“精准发力”,由“招商引资”到“资智并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开放招商新路,实现引进一个、跟来一群、带动一片的雁阵效应,2012年起连续5年被河南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