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产业结构变“优”发展模式变“绿”生态环境变“美”


 北京三聚环保公司与北京华石联合能源科技发展公司自主研发的MCT悬浮床加氢成套工业技术日前顺利通过技术鉴定。该技术装置位于我市山城区,自2016年2月首次投料以来已累计安全平稳运行500余天,是目前世界上少数能够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的工业应用装置,为解决重油加工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全套解决方案。图为鹤壁华石联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8万吨煤焦油综合利用示范项目生产设施。本报资料图片



 新华社日前发布组图点赞我市淇河生态保护成效,这是其中一张。图为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一景(2017年8月2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


(上接第一版)在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超净车间内,来自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河南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正在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升级,努力早日实现有源芯片产业化。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远大介绍,有源芯片是三网融合、云计算数据中心、4G/5G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器件,目前制造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手中。“我们的技术一旦实现产业化,将再次填补国内空白。”吴远大说。

依托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市规划建设了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的仕佳光电子产业园,并大力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对现有产业补链”“强链”。标迪通信、腾天光通信等一批“高精尖”企业,先后在我市落地。“我们生产出芯片后,利用腾天光通信、威讯光电、仕佳通信生产的跳线以及光纤等产品,由下游企业标迪通信进行封装。”吴远大说,园区内形成了芯片、模块、光连接器、封装、光纤光缆等完整的产业链。

如果说仕佳光子是我市自主创新的代表,那么加强科技开放合作,积极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研究院、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借势、借智、借力创新,也为我市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近年来,我市以打造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推动“鹤壁制造”向“鹤壁创造”转变。截至目前,我市已与全国50多家科研院校、17家省级以上学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建成84家省级以上研究院、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组建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创新园区6个,催生了仕佳光子光分路器芯片等一批站在行业制高点的高科技产品,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转型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我市还被确定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7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高新技术增加值完成143.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6%,我市正在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城市转变。

将生态、绿色转变

成为旅游产业的强大

优势,进一步推动

经济转型

“鹤壁对沿河污染企业的大力治理,使汤河从昔日的臭水河变成了今日的景观河。”6月1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栏目头条《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报道中,对我市汤河治理进行了报道。

汤河水质的变化,让位于汤河下游的鹤鸣湖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红色旅游资源,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好去处。我市将生态优势转变成为休闲旅游产业的强大优势,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让全市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绿色福利。

近年来,鹤壁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生态文明之城、活力特色之城、幸福和谐之城”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河南省特色旅游亮点和培育全国知名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总目标,着力抓好旅游产业顶层设计,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狠抓重点项目谋划建设,深化区域联动合作,旅游产业呈现转型突破、提质增效的良好发展势头,我市旅游正在由“软实力”变成硬品牌。

坐落在淇水河畔的桑园小镇于2017年5月开园,给广大游客带去淇河沿岸独特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别致旅游体验,节假日日均游客接待量在1万人以上。此外,浚县古城、淇河生态区、朝歌文化园、文化旅游风情街、国际购物中心等服务业项目建成开放,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工程,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淇县纣王殿、鹤山区王家等被评为最美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推门可见绿水青山、关门尽享闲适生活的民宿遍地开花,让游客越来越多。

6月29日,在王家村,鹤山区文物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王家规划了民俗体验、养生示范、农耕文化体验和特色种植等多个功能区,实现了民俗体验、科普教育、休闲观光、文化创意、养生多位一体的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如今,凭借文化游、乡村游、养生游带来的丰厚收益,王家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近年来,我市围绕做大第三产业,加快壮大休闲旅游、新型物流、网络经济、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特色服务业。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5个重点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到28.2%。

如今,我市正在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上,大胆尝试、阔步前行,不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