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发展新优势———代表委员热议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8-09-30 08:27:16
□本报记者 李霄楠 张心致
张婷媛 牛 蕾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任务,旗帜鲜明地强调,要优化营商环境,聚焦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发展新优势如何形成?9月28日,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谈了自己的看法。
要引进人才、 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也是当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点。”市政协委员,鹤壁国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常虎表示,国立光电创立的根本就在于人才,前进发展的动力就在于创新。“从当初的9名博士开始创业,到现在拥有14名博士、11名硕士,本科以上人才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49%,我们的人才队伍特别是研发团队越来越强大。”常虎说,人才的汇聚让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也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们先后建设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体验中心、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创新基地等,与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建了研发平台,使人工智能系统不断更新迭代。下一步还将继续引进、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不断推进人工智能研发力度,让嵌入式智能终端模块在人工智能路灯、智能除霾器、智能政务等领域更好发挥作用。”
岳银超代表与常虎委员对人才的看法不谋而合。他认为,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将引进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激发他们的潜能,才能真正实现其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岳银超说,这需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充分把握当前各单位的人才需求,提供相应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同时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培养术业有专攻的技术人才队伍。
加大产业政策 扶持力度,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产业集聚区发展也受到人大代表的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产业集聚区提质发展’,这为浚县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张静代表说,现在浚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26家,是浚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绿色食品和现代家居两大主导产业晋档升级。一方面鼓励引导聆海家居、贝迪塑业、大山食品等企业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化改造,提升产品品质,推动产品向高端发展。另一方面,全力创建全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加大商标品牌宣传、引导、服务和奖励力度,鼓励企业树品牌、创品牌,争取培育1至2家全国知名商标,推动“产业集群”向“商标品牌集群”转变。“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健全促进企业上市的工作机制,搞好企业用工、融资、人才服务,推动企业挂牌上市。”张静表示。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些委员也对我市相关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市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但一直没有大的成效。”臧素青委员认为,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汽车电子、汽车模具等产业集群,在下一步发展中,要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与完善基础设施相结合。要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规划与优化政策引导相结合,建立新能源汽车创新产业园区,注重科技研发,努力跟上时代发展要求。
“加快打造国家级镁产业基地,能推进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马磊委员说,虽然我市已经具有全国最大的镁综合加工能力,但也面临着企业规模小、终端拉动效应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之间缺乏发展合力及后劲不足等问题。他建议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动产业扩规模、上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