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日报01版
          

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河南日报评论员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参加河南团审议谈到乡村振兴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这为我们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再一次明晰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色,本就是乡村的主打色。千百年来,乡村是人们耕读渔猎、繁衍生息的诗意栖居地,是承载乡土中国精神原乡的“根”与“魂”。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乡村美则中国美,河南要绿色发展,农村首先要绿色发展。加快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生态振兴是支撑点;严格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总要求,生态宜居是重要一环;“农村美”与“农业强”“农民富”高度统一又分工协同,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

从生产到生活,离开了绿色,乡村也就失去了本色。近年来,河南“三农”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乡村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但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很多农民盖了新房,买了新车,但“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景象,在有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还未根治,农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改变传统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要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在向总书记汇报时,李连成代表动情地谈起农民的八个梦想,渴望“村里面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亿万农民的生态宜居梦想是中国梦宏大叙事中最朴实、最动人的篇章,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担当。

知之非艰,行之唯难。翻开总书记的之江新语》,有这样一段文字:“搞生态省建设,好比我们在治理一种社会生态病,这种病是一种综合征,病源很复杂,有的来自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有的来自传统的生产方式,有的来自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环境污染带来的‘外伤’,又有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的‘神经性症状’,还有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体力透支’。(下转第二版)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