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振兴的“鹤壁模式”
2019-07-18 01:25:39
(上接第一版)围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三链同构”鹤壁路径。特色就是优势,品牌就是价值。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产品生产规范、产品质量、流通速度成为当前供需矛盾的焦点。我市的淇河鲫鱼、缠丝鸭蛋、王桥豆腐等优质农产品,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规模小、市场知晓度低,短板比较突出。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正当其时,要通过以精细化、融合化为方向延伸产业链,以特色化、品牌化为方向提升价值链,以规模化、市场化为方向打造供应链,形成产品之间的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三生协调”鹤壁路径。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鹤山区以王家、西顶等为示范点,培育带动“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淇滨区通过培育桑园小镇辐射带动淇河沿岸“一藤十瓜”发展乡村旅游,淇县“灵动赵庄”“花海油城”“艺术东掌”等“十二星宿”露出俏模样。要按照全会要求,通过推动生产绿色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擦亮乡村生态底色等系列工作,像打造艺术品一样来打造乡村,建设出“三生协调”的美丽乡村,使得乡村环境整洁、充满温度、富有活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围绕乡村治理有效,探索“三治结合”鹤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治理问题,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浚县白寺乡靳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树立文明新风。我市很多乡镇通过开展“富裕文明之星”“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让榜样引领新风正气。要围绕乡村治理,利用村规民约,以自治“内消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的基层治理新形态。
围绕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探索数字乡村建设鹤壁路径。我市已经形成覆盖全市的794家益农信息社为农民提供“买、卖、推、缴、代、取”等综合性服务;“星陆双基”农业气象科技系统,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土壤温度、湿度、降水概率、叶面积指数等数据,分析决定播种、管护、收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要持续发挥优势,把信息化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高点,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要加快构建信息化、智能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基层服务管理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
围绕共建共享共荣,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鹤壁路径。我们知道,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城乡都将长期共生共存。而长期以来,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失血”“贫血”。想要让城市人口往农村转移,给农村发展提供动力,需要完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服务,推动城乡要素、产业、居民、社会和生态融合,努力打造出城乡融合发展“鹤壁样板”,才能将人才、资源、资金导向农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才能实现振兴。
鹤壁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却有一大批金闪闪的“国字号”“省字号”的试点示范市名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利用好自身优势,探索出具有鹤壁特点、时代特征、文化特质和乡村气息的乡村振兴“鹤壁模式”,开启我市“三农”工作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