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煤城”迈向“美城”

(上接第一版)正在规划建设的鹤壁东区,承载着鹤壁人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梦想。“规划理念对标雄安,建设运作学习前海”“年轻人在这里喝着咖啡谋划创业项目”,这是鹤壁人对鹤壁东区的形象描述。

在这里,记者频频听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词语,见到的是5G产业园、第五代无感支付无人超市体验店、无人餐厅……鹤壁东区正托举起鹤壁新经济引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现代新兴服务业。

尚在建设中的鹤壁东区,已引来众多数字产业巨头。京东云(河南)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京东云(鹤壁)电商生态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华为鹤壁城市产业云创新中心、中科曙光鹤壁城市云计算中心、5G产业园先后签约落地。

“利用阿里大数据优势,能为电商企业提供产品上新、门店运营等方面的定制化服务。”阿里云创新中心(鹤壁)基地运营总监余磊介绍。

借助京东、阿里打造的服务平台赋能,如今京东云鹤壁数字经济产业园内的签约注册企业已达82家,阿里云创新中心(鹤壁5G)产业基地项目的签约注册企业达9家。

语言承载着丰富信息,人们话题用语之变,折射着鹤壁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实步伐。

市长郭浩介绍,鹤壁目前产业格局由“一煤独大”转变为汽车电子电器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镁精深加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多业并举”。

数据显示:全市煤炭行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2年的17.1%下降到2018年的10.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则由2012年的23.5%提高到2018年的39.6%。

在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常务副总裁、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吴远大指着一块PLC型光分路器芯片,自豪地告诉记者:“它打破了发达国家的长期垄断,目前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维持在50%以上。”

刚刚结束的2019年中国科学院(河南)科技成果发布暨项目对接专场上,仕佳光子展示的高速数据中心光互联芯片引人注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

鹤壁国立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靠着科技创新,创下了当年投产、当年挂牌“四板市场”、当年出口欧美的奇迹。在这里,记者见到许多新奇光电产品,5G智慧合杆不仅能照明,还能充电、监测环境、一键报警等,颇具市场潜力。

体量不大,却都做到了行业领先,成为业界“隐形冠军”,是这些新企业的共同特点。在它们的引领下,鹤壁经济正走上一条波澜壮阔的转型升级之路。

角色之变:

营商环境打开高质量发展羽翼

两星期前,一场紧急召集的专家会诊在鹤壁市妇幼保健院展开,来自多家医院的妇幼专家群策群力,为一名新生患儿研究治疗方案。患儿爸爸是仕佳光子的一位博士,孩子情况稳定了,爸爸也安心回到了工作岗位。

同时长吁一口气的,还有鹤壁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国库支付中心主任马宝龙。“他们生活安心了,才能潜下心搞科研。”作为鹤壁市派驻仕佳光子的“服务管家”,从接到“求助信息”到协调各方完成会诊,马宝龙忙了好几天。

为了全力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去年12月,鹤壁在全市推出了企业服务管家机制。从那时起,马宝龙就成了仕佳光子的“服务管家”。

作为“管家”,马宝龙要做的远比“店小二”多得多:推动企业上市运作、为新建厂房申请消防许可、协调职工宿舍、为引进人才的孩子上学跑腿儿办手续……

“归根结底,就是要把企业当‘家’来经营,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马宝龙说。

像马宝龙这样的“服务管家”,鹤壁目前有169名,都是由市县两级选派的县级和科级干部。他们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较强,为企业发展提供贴心周到服务。

“服务管家”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啥作用?天海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杨勇军深有感触:“‘服务管家’来之前,我得腾出30%的精力对外协调各种事务;‘服务管家’来了后,一些困扰我们十多年的难题,几个月就推进了一大截。”

“政府高质量的服务和对人才的‘偏爱’,让我们充满了归属感,鼓足了搞科研的干劲儿。”吴远大今年刚刚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鹤壁功臣”荣誉称号,他已从北京来鹤壁工作近9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落地生根,鹤壁选择在改革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上精心做文章。

推行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颁发重大工程项目绿色通行证,打破各部门制约审批闭环,将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保证拿地即开工;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只需3.5个工作日,行政服务大厅即办件现场办结率达100%……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花落鹤壁。

落了地还要留得住、跑得远,鹤壁提出要把民营企业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全力护航企业发展。配备“服务管家”、制定营商环境监督员制度、普惠金融覆盖面达100%……

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2019年鹤壁市在全省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前三。

农事之变:

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在鹤壁市农科院,记者被这句话深深吸引。

2003年,由鹤壁市农科院选育的“浚单20”通过国家玉米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目前累计推广逾3亿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粮食生产上游环节,种业发展直接关乎粮食增产和粮食安全。”院长莫海江自豪地介绍,“鹤壁玉米品种选育走在全国前列,国内专家曾评价‘全国玉米看河南,河南玉米看鹤壁’。”

强大的育种科技实力,让鹤壁的平畴沃野成为丰收舞台。作为全国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鹤壁累计创下25项全国高产纪录。今年,鹤壁夏粮亩产再创新高,总产65.29万吨,较上年增长7.74%。

地该怎么种?这是古老农业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的经典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农信通集团董事长李勇多年前曾想象过许多现代农业的画面。如今,那些画面正在他的家乡鹤壁变为现实。

在该公司打造的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工作人员在手机上轻轻一点,鱼塘里自动增氧、饵料投喂等操作一气呵成。通过大数据平台,600公里外一家益农信息社如在眼前,专家远程指导变得易如反掌。

“我们的宗旨就是做‘服务的飞机场、三农的加油站’。”李勇告诉记者,农信通集团正在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智慧化。

位于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的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使用了农信通集团的智慧农业园区整体解决方案,物联网设备可以同步感知农田雨量、墒情等。合作社负责人刘天河感慨,种地这样科学精准,咋会不丰收?

农业这个古老产业,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在鹤壁正展现出无限新活力——

全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4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3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市级以上合作社207家、家庭农场609家。

今年6月,省社科院发布《河南省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9)》,鹤壁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全省排名第一。

农业越来越强、增产增效的同时,鹤壁农村也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

目前全市所有村庄达到国家“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标准,两县通过国家达标验收。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9元,比上年增长8.7%,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800多元。

“鹤壁努力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城乡协调发展更具优势,打造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鹤壁样板’。”鹤壁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秦东升说。

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指导意见》,鹤壁要在产业转型、城乡融合、绿色发展、体制改革、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城市,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表示。

采访结束离开时,途经鹤壁市商务中心区。清澈碧绿、风光秀丽的淇河之畔,是一座座风姿绰约的各类现代建筑。“淇水汤汤”的诗意与现代城市气息有机交融,让人沉迷流连,心生感慨:煤城正在变美城。

采访手记

鹤舞之城的精气神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一次踏上鹤壁的土地,这里的变化令人惊诧。

不过,与城市发展、产业进步、生态改善给我们带来的美好感受相比,更加启人深思、发人深省的,却是当地各级党员干部对高质量发展坚持不懈的追求,以及这种执着追求所酿就的独特城市精气神。

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保障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高质量党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这个试点是国家级的。”这是鹤壁各级党员干部介绍情况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言语间满是自豪。

与这种自豪之情相应的,是眼下正在鹤壁上演的发展故事——在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鹤壁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指导意见》之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鹤壁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马不停蹄,密集拜访对接50多个省直部门、企业及金融单位,目前已有近20家单位发文支持鹤壁发展或与鹤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发展方向确定之后,人是关键的因素。鹤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通过深入实施政治领航、铸魂补钙、担当出彩、引领融合等党建“七项工程”,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万众一心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和不竭动力。

坚持改革创新,把深化改革、创新求变作为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的关键一招,因地制宜解难题、拓新路。

鹤壁努力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

作为一个体量不大的豫北小市,鹤壁敢想敢干、探索创新,成功创建了50多个国家级试点示范。更值得骄傲的是,这些试点有许多已经形成“鹤壁模式”,在全省或全国推广。

改革创新,让鹤壁新动能澎湃,焕发勃勃生机。

坚持民生为本,持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努力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环境是最大的民生。如今的鹤壁,天空常蓝、四季常绿,淇河水质连年居全省60条城市河流首位,环境优势已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生态名片。

优良生态是民生为本理念的缩影。全市用于民生的支出连续多年保持在80%左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许多专家指出,对于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而言,民生问题更加重要。坚持民生为本,为鹤壁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访中有一个场景令记者难忘——座谈会上,鹤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洪利民给大家念了一段马云在第五届世界浙商论坛上演讲时的话:“想留在昨天的人都是傻子……走得多,听得多,见不同的人,听各种各样的意见,眼光和视野会不一样。”这既是对鹤壁精气神的总结,也是对鹤壁未来的期盼。

以更广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鹤壁正奋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转载自11月27日《河南日报》)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