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日报03版
          

《鹤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知识测试题


扫码看答案


鹤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19年7月19日,鹤壁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19年9月27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条例》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分为总则、基本规范、倡导与鼓励、实施与保障、法律责任、附则六部分。为使市民充分了解、掌握《条例》内容,市文明办特别制作了《条例》知识测试题,供大家自我学习、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鹤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 )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A.2019年9月28日

 B.2019年7月19日

 C.2019年9月27日

 D.2019年12月1日

2.《条例》共( )章,( )条。

A.六,四十 B.五,四十五

 C.六,四十二 D.五,四十二

3.《条例》所称文明行为,是指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践行( ),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维护公序良俗,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

A.共产主义理想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政府组织推进,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形成( )的长效机制。

A.共建、共治、共享

 B.共建、共治、共有

 C.共建、共治、共赢

 D.共建、共有、共赢

5.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主动为有需要的人让座,不得辱骂、拉拽、殴打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伤害驾驶人,不得抢夺方向盘、变速杆等操纵装置。

A.先上后下 B.先下后上

 C.一起上下 D.一哄而上

6.驾驶机动车( ),主动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和工程救险车,积水路段低速通行,拥堵路段按顺序通行,不强行超车,不随意变道,不急转急停,不车窗抛物。

A.不让行人 B.礼让行人

 C.优先通过 D.鸣喇叭通过

7.驾驶非机动车( ),不扶身并行和追逐嬉戏。

A.逆向行驶 B.可以逆向行驶

 C.不逆向行驶 D.不按导向行驶

8.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的,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 )罚款。

A.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  

 B.五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

C.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

 D.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

9.进行健身娱乐活动,超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 )罚款。

A.二百元以上三百元以下

 B.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

C.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

 D.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

10.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口香糖、包装物等废弃物的,由城市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 )罚款。

A.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

 B.二十元以上三十元以下

C.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

 D.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

11.违反《条例》规定应当受到行政处罚,违法行为人自愿参加并完成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相关社会服务的,行政执法部门可以( )处罚。

A.依法从轻、减轻或者不予

 B.依法从严

 C.依法从重

D.不予

12.公民应当依法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医院、学校和企业等正常的医疗、教学和经营秩序。

A.可以扰乱 B.不得打破

 C.可以打破 D.不得扰乱

13.倡导和鼓励公民( ),捐献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

A.无偿献血 B.有偿献血

 C.义务献血 D.无偿用血

14.鼓励公民( ),依法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人员。

A.舍己救人 B.乐于助人

 C.见义勇为 D.扶贫济困

15.鼓励公民参与( )活动,维护慈善公益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A.扶老携幼  B.助人为乐

 C.慈善公益  D.乐善好施

16.倡导(  )、弘扬时代新风。婚事简办,拒绝高价彩礼。文明祭祀,提倡厚养薄葬。

A.大操大办 B.移风易俗

 C.封建迷信 D.人情攀比

17.对实施不文明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将其录入( )。

A.个人征信系统

 B.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C.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D.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18.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积极宣传文明行为,传播文明理念,营造全社会( )的氛围。

A.文明礼仪行为

 B.促进道德行为

 C.促进文明行为

 D.文明道德行为

19.( )因实施不文明行为受到行政处罚且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将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单位。

A.企业人员

 B.自由职业者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D.市民群众

20.《条例》自( )起施行。

A.2019年11月20日

 B.2019年12月1日

C.2019年12月31日

 D.2020年1月1日

二、多项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公民应当维护公共秩序,遵守以下规定:( )

A.言行举止文明,着装整洁得体;

B.等候服务,依次排队;

C.在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服从现场管理;不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

D.进行健身娱乐等活动,噪声值不得超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得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和生活。

2.公民应当维护公共环境,遵守以下规定:( )

A.不随地吐痰、便溺;

B.不乱扔果皮、纸屑、口香糖、包装物等废弃物;

C.不随处涂写、刻画、张贴小广告;

D.不踩踏、损毁草坪和绿地;不违反规定搭建和晾晒。

3.公民应当文明旅游,遵守以下规定:( )

A.爱护景区设施,服从景区管理;

B.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古树名木及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C.不刻画,不涂污,不攀爬,不违反规定拍照、摄像、触摸;

D.尊重当地文化传统、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

4.公民应当文明生活,遵守以下规定:( )

A.不从建筑物、构筑物内向外抛掷物品;

B.节约使用水、电、油、气等资源;

C.文明用餐,反对浪费;分类投放垃圾;

D.合理使用公共空间,不阻塞安全出口、消防通道、无障碍通道。

5.公民应当文明饲养宠物,遵守以下规定:( )

A、做好宠物日常管理,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B.携带宠物出户采取必要的安全和卫生措施;

C.不携带宠物进入禁止宠物入内的公共场所;

D.不饲养藏獒等烈性犬种和其他具有危险性的宠物。

6.公民应当文明上网,遵守以下规定:( )

A.不编造、发布和传播违反法律、法规,损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等信息;

B.不编造、发布和传播虚假、低俗、暴力、淫秽信息;

C.不侮辱、诽谤他人;

D.言论自由,任意编造发布信息。

7.学习和尊重中华文明史和中国革命史,崇尚和捍卫( )。

A.杰出历史人物;

 B.英雄烈士;

 C.模范人物;

 D.一般人士。

8.家庭成员之间应当( ),培育和传承良好家风。

A.相互尊重; B.和睦相处;

 C.孝老爱亲; D.勤俭持家。

9.倡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社会公益活动,关爱( )等特殊群体。

A.困难家庭; B.空巢老人;

 C.留守儿童; D.残疾人。

10.( )等应当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

A.国家公职人员;

 B.教育工作者;

 C.社会公众人物;

 D.市民群众。

11.市、县(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应当倡导和树立文明规范,鼓励、支持、指导和协调开展文明城市( )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文明村镇; B.文明单位;

 C.文明家庭; D.文明校园。

12.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提供( )等方式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

A.资金; B.技术;

 C.劳务; D.品牌。

13.倡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开展( )活动。

A.先进文化的传播;

 B.优秀传统的传承;

 C.科学知识的普及;

D.封建迷信。

14.鼓励( )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场所和便利条件。

A.机关; B.企业事业单位;

 C.其他组织; D.境外机构。

15.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当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 )。

A.文明校园创建;

 B.思想政治教育;

 C.文明校园;

 D.思想政治。

16.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建立健全日常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制止、查处相关领域的不文明行为,部门之间应当建立( )机制。

A.信息共享;

 B.执法合作;

 C.不文明行为记录共享;

 D.执法协调。

17.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 )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滥用职权; B.玩忽职守;

 C.徇私舞弊; D.积极作为。

18.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不文明行为予以劝阻和举报。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不文明行为( )制度,公布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及时受理、查处投诉举报的问题。

A.举报; B.投诉;

 C.查处; D.奖励。

19.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应当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职业规范要求和岗位培训内容,教育和督促工作人员做到( )。

A.语言文明; B.服务热情;

 C.工作规范; D.厚此薄彼。

20.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完善( )公共设施,保障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实施。

A.道路、公交站亭、停车位、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

B.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环卫设施;体育场(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

C.公园、广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广告栏、宣传栏等广告宣传设施;

D.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有关的其他设施。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