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硬骨头迈向全域美———山城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小记
2020-01-10 00:40:05
□本报记者 张婷媛
清新雅致的入村景观、造型优美的园林小品、干净整洁的村内道路……回家过年的外出务工人员、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村民李华看到眼前的一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变化太大了!简直认不出来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李华发出了感叹。
在离三家村不远的范家坟村,村民刘振枝也是连声称赞:“大街小巷干干净净,家门口就有垃圾桶,一天一清理!”
像三家村、范家坟村这样人居环境大变样的村庄,在山城区还有很多。
2019年,山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三清一改”活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观摩、评比……多种形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山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设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乡村规划等11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制定了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专项推进工作方案,实行区领导包镇(街道)、镇(街道)干部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2019年11月,山城区打响了“情暖百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山城区委书记胡红军、区长杨建强等到石林镇中石林、李古道等村清扫树叶、垃圾。全区40余个机关单位与相关镇(街道)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分包村(社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山城区还开展了观摩、评比等活动,切实找准短板、明确方向,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山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田红军告诉记者,与以前相比,现在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更大了、标准更高了。以往只是保证能看到的地方干净整洁,现在包括房前屋后、卫生死角、整体环境都是整治的对象。
拆危房、消死角,集中力量啃硬骨头
2019年12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范家坟村,看到村民正在清扫街道。
“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环境变好了,最难得的是群众都参与进来了,我们还啃下了垃圾堆和空心房这两块硬骨头。”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平说。
范家坟村中,有一处像小山一样的垃圾堆。据村民讲,这里积存了十几年的生活垃圾。村里还有5处废弃院落,房主进城后长期无人居住,残垣断壁、枯木萧条,不但影响了整村形象,还存在安全隐患。
“村干部和群众一起,花了两三天时间清理了垃圾堆,共清理出37车垃圾,回填了6车土。”张新平说,拆除废弃院落有点作难,一听说要拆祖上留下的房子,房主都不接电话了。他们分别找到房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谈拢。“现在5处废弃院落已拆除完毕,计划今年春天整体绿化起来,到时候村里会更漂亮。”张新平说。
环境变美,群众的思想境界也提高了
正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背石头上山”的毅力去整治,山城区农村人居环境一步一步得到改善,环境变美了,厕所也改造升级了,提起村子来村民也有了自豪感。
2019年,山城区整治大型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80余处,清理各类积存垃圾2.1万余立方米,清理沟塘40余个,配备垃圾箱4000余个;农村垃圾外包第三方处理,做到村内道路一天一清扫、垃圾一天一清理;厕所革命方面,已改厕5952户,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2.98%,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山城区还全面提升乡村绿化质量,按照森林特色小镇、森林村庄创建标准,在沈柏、柏落等13个村开展了绿化乡村行动,栽植大叶女贞、紫荆、木槿等各类苗木3万余株,绿化面积600余亩。
此外,山城区关闭了禁养区17家养殖场,指导非禁养区165家养殖场建设了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或将畜禽粪便售卖给第三方加工有机肥,引导30家中小散养户弃养、退养,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畜禽粪污等废弃物的污染问题。
新变化带来新气象。乡村变美了,群众的思想境界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刘振枝说:“各家各户都重视环境卫生了,垃圾不乱丢了,都收集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大家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了。”
链接
三清一改:清理农村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