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日报05版
          

“三驾马车”蹚出致富路———山城区石林镇范家坟村脱贫攻坚措施实成效显


 范家坟村种植的松果菊。


□本报记者 张婷媛 文/图

“大爷,您浇的这一大片绿油油的是啥?”“这是松果菊,是一味中药,它可是我们脱贫致富的‘法宝’呀!”4月24日,记者从山城区石林镇范家坟村路过,看到不同于麦苗的植物,好奇地向老乡打听,老乡的话让记者停下了脚步,决定深入了解一番。

土地租给合作社

 拔草浇水能挣钱

范家坟村人均耕地一亩多,且都是山岗薄地,村民种植玉米、小麦每亩每年收入仅1000多元,主要靠外出打工挣钱。

村民张胜利以前长期在安阳做工程建设。去年一次偶然机会接触了松果菊,经过详细了解,他发现松果菊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松果菊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根、茎、叶、花都能入药,可用于辅助治疗感冒、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张胜利对记者说,松果菊在国外走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含松果菊成分的成品药需求量大增。

有了这么好的项目,不发展起来岂不可惜?但张胜利又担心种植风险。范家坟村第一书记李熙堃得知后,讲政策、做工作,多次鼓励张胜利,还主动掏腰包为他承包了4亩地当作试验田。张胜利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欣然回村。去年10月,试验田大获丰收。看着收获的一朵一朵鲜艳欲滴的松果菊,张胜利决心承包更多土地,带领贫困群众一起致富。

于是,张胜利成立了美好花卉合作社,今年年初又承包了100亩地,全部种上了松果菊。贫困户有流转土地的收入,还有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贫困户万素青告诉记者,他家有一亩多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平时他在合作社给松果菊拔拔草、浇浇水,一天收入五六十元。

“根据去年的试验,一亩地能产300斤花,市场价每斤20元左右,每亩收入可达6000元,差不多是种粮食的6倍。未来,我还要带动群众入股增收,建烘干车间,把松果菊种植发展成产业。”张胜利兴奋地说。

村里引进加工厂

 贫困群众有活儿干

除了特色种植,记者听村民讲,村里有个卫星工厂,也是他们增收的渠道。

一手拿着护套,一手拿着小锥子,将软软的密封圈安在护套里,然后再将护套相连放在包装袋里。记者来到范家坟村卫星工厂采访时,贫困户王丑妮正在专心致志地组装插接件。从早上8点上班以来,两个小时时间她已经做了200多个。

范家坟村是山城区政府办公室帮扶村。去年,山城区政府办经过多次联系对接,将鹤壁市和美电气有限公司的汽车插接件加工车间引到村里,建立了一个卫星工厂,贫困户、残疾人、闲散劳力都能来车间上班,目前车间有30余名工人。

王丑妮一家五口人,她自己肢体二级残疾,爱人精神三级残疾,公公有脑梗后遗症,还有体弱多病的婆婆和四岁的孩子。全家没有固定经济来源,靠低保、救助度日。“区政府办驻村工作队还有驻村第一书记经常来俺家送温暖,帮我们办理了慢性病门诊本,看病吃药一年能报销2000块钱。他们还鼓励俺爱人出去上班,让我到车间上班。这里的活儿简单,做得越多,挣得越多,我每个月能挣1500块钱,车间离家就十几米远,还不耽误照看老人和孩子。”王丑妮高兴地说。

“三变”改革助振兴  种植苗木可分红

平坦的柏油路,两侧种有各种绿植,整齐的路灯杆上是一面面红旗路标,几位村民在党建文化广场上健身,旁边是设施齐全的多功能体育场。在村里转悠,干净、整洁、宜居、舒适的景象让记者眼前一亮。

“你看,这是新铺的柏油路,走路再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了。”“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灯亮了,天然气也通到家门口了。”“村里两个垃圾堆也清理了,破败的老屋都拆了,村干部说要种上绿化苗木,我们还能分红呢。”问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争相向记者介绍。

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平说,村里正在进行“三变”改革,把村民废弃的宅基地和村集体用地平整后种植雪松、银杏等苗木,不仅让农民变股民,每年享受分红,还能壮大村集体经济。

“脱贫攻坚以来,我们倾注了很多精力,目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吃劲的时候,我们有信心让范家坟村最后的3户12人早日脱贫,让乡亲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李熙堃说。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