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日报01版
          

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再论大干四个月、实现“双过半”之一□本报评论员

117个项目,总投资4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4亿元,涵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和基础设施等领域……6月15日,我市第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这是我市强化项目建设、开展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将为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六稳”“六保”提供强有力支撑。

项目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所在、后劲所在。在全市上下大干四个月、实现“双过半”的冲刺阶段,只有进一步增强推进项目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凝心聚力、创新突破,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松,下好“先手棋”,千方百计保证速度、质量、效益齐升,才能有的放矢,推动高质量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一个地方要快速发展,必须有项目的拉动和支撑,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持续。当前,我们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跨越、蓄势崛起的重要关口,无论是发展产业、增强后劲,培植财源、壮大实力,还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最终都要靠项目来支撑带动。事实证明,就地方经济而言,谁抓住项目,谁就会赢得主动;谁抓好了项目建设,谁就会赢得未来。

“项目一放松,一切都落空。”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就要着力提速。面对今年年初以来的特殊形势、特殊战场、特殊任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平时多,这更需要我们主动作为,破“难点”、通“堵点”,让人流、物流、资金流畅通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实现产出效益的加速度,以时不我待的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今年的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我们及早部署,在吹响大干四个月、实现“双过半”的冲锋号后,各县区在项目建设上攻山头、闯难关,拼干劲、过真招、比成效,来了一场大比武、大竞赛,1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30.8%,5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33个、开工率66%,其中2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44.7%,投资进度居全省第二。

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也要着力提质提效。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兄弟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我们要缩小差距、巩固优势,同样需要通过高起点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项目、高水平服务项目来实现。今年年初以来,我们不断夯实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培育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兴产业,京东智能制造产业新城、阿里云创新中心、华为垂天边缘计算实验室、浪潮工业互联网、联想超融合物联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纷纷落地,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是锚定高质量发展,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激活发展潜能,带动全局突破提升的生动写照。

作为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合体,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新旧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载体。要在思想上再重视、责任上再压实,坚持“项目现场就是考场、项目进度就是尺度”,把项目建设盯死看牢,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在行动上再加力、服务上再加劲,围绕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加强资金供给、优化建设环境,多在“行”上想办法,少为“不行”找理由,确保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项目建设播下的是种子,凝聚的是信心,鼓舞的是干劲,稳定的是预期。让我们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盯住关键节点,抓住关键问题,以迎难而上的担当、干就干成的冲劲、久久为功的执着,全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用项目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推动富美鹤城建设行稳致远。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