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供销”交出时代新答卷 谱写为农服务新篇章
——市供销社“五新”理念统领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综述
2020-06-16 07:20:37
浚县城郊供销社将门店立面进行仿古改造后出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2018年12月13日,省供销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延生到我市调研生鲜农产品自提店运营情况。 市供销社供图
浚县善堂供销银基商场一楼超市。
九州建材城(市场)改造效果图。 市供销社供图
市供销社一亩园电商实体店内,店员在规整货物。
淇县北阳为农服务中心农产品展示厅。
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托管的土地上在机收小麦。市供销社供图
市供销社办公楼。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多方努力,市供销社第四次代表大会将于2020年6月17日召开。此次大会将是市供销社时隔56年再次召开的代表大会。
回望过去,成立63年来,市供销社有辉煌也有低谷,更有责任与担当,在困境中破冰前行,在为农服务中走上自立自强、发展壮大的改革之路。如今,在几代供销人的共同努力下,“老供销社”逐渐走出了变革阵痛期,正以全新姿态扬帆起航,焕发新活力,源源不断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回眸市供销社发展历程,成绩可圈可点。全市供销社系统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2019年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额2901万元;招商引资2亿元的九州建材城(市场)改造项目已落地;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项目被列入全省供销社系统为农服务中心试点,目前已建成一站式为农服务中心6个,开展土地托管面积5.5万亩;淇滨雨露职业技能学校已通过审批,即将招生;2019年,市供销社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新成就
“老供销社”强化服务功能
为农服务中心项目被列入全省试点
4月26日,淇县北阳为农服务中心农机大棚内,新购置的农业服务机械停放得整整齐齐。不远处,两个大型粮食储备库气势威严。
成立于2018年9月的淇县北阳为农服务中心,承担北阳镇7万亩耕地和34个行政村的土地托管服务,采用的是集种、管、收、烘、储、销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成立伊始,北阳为农服务中心整合(购进)大型农机20余台用于农村土地整理、农业机械服务等。2019年9月,为进一步提高助农能力,该中心新购谷物联合收割机4台、多功能谷物籽粒收获机2台、谷物干燥机及配套设备1套。
“成立之后,我们通过村‘两委’,采取全托管、半托管方式开展土地托管经营。截至目前,土地托管面积已达16600亩,带动2000余农户实现增产节支提效。”该中心主任罗秋华介绍,“我们托管的土地全部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一方面节省了人力,另一方面统一订购化肥、农药,降低了成本。”
近年来,为叫响“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口号,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市供销社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以乡镇供销社为依托,加快建立为农服务平台步伐,积极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
“2019年,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被列入全省供销社系统为农服务中心试点。我们以此为契机,对6个为农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提升。”市供销社业务科科长李同山称,他们按照“政府主导、供销社主办、社会经营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整合供销社、涉农公司及村“两委”现有资源,为农民提供智能配肥、农资直供、统防统治、培训等一系列服务,进一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为农服务中心的主要业务是土地托管。据统计,2019年,全市供销社系统新增托管土地面积5.5万亩,农业生产服务收入190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托管土地面积11万余亩,整合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3台(套),农资销售额220万余元。其中,浚县供销为民服务中心积极开展订单式土地托管服务,农户种植收益提高10%。淇县供销社、淇滨区供销社的为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
新模式
“老供销社”探索“互联网+”模式
“智慧供销”助推农产品上行
拿起手机,关注“供销社e亩园智慧服务”微信公众号,可以看到网上供销超市蔬菜馆、水果馆、干货调料等专区产品明码标价、琳琅满目,堪称一座网上农业园。
4月26日,在市供销社一楼的供销社一亩园鹤壁总店,店员正在忙着统计网上订单。“当天晚上12点前下单,第二天就可以到自提店提货。”供销社一亩园鹤壁总店负责人任永生说。
流通是供销社的传统优势所在。为更好地助推农产品上行(线上销售农产品),2017年以来,围绕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卖难等问题,市供销社积极与河南一亩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接,依托一亩园电商平台,在城市社区开设农产品自提店,一方面让社区居民能就近买到新鲜农产品,另一方面将农产品直接对接社区超市,减少流通环节,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今年春节期间,电商平台线上购买、线下自提的方式为居家隔离的居民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通过先线上预订再根据订单采购的方式,也避免了盲目进货造成积压和浪费。
“目前我们已与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吸引社区粉丝3万多人,每天网上预订生鲜农产品5000多斤。”河南一亩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李猛说。
不仅如此,市供销社还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和农产品直销店助推农产品上行,全力推进社区农产品自提店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截至目前,供销社一亩园线下店已发展到30家,2019年10月1日开业至今,安置人员就业100多人,带动农产品种植基地2300多亩,为全力打造“智慧供销”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农产品上行是一种趋势,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电商人才、降低成本、塑造品牌,才能让农产品上行之路畅通,真正提高农民收入。”市泽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经理杜硕昱说,今后他们将借助电商平台,努力探索土地托管、交易等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种植全程化服务并纳入大数据平台,让“智慧供销”真正成为为农、惠农的服务平台。
新活力
“老供销社”焕发新活力
基层供销社改造提升稳步推进
在浚县善堂镇大街上,一座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三层大型购物商场——善堂供销银基商场格外引人注意。除了规模大、标准高、商品全之外,还在于它的另一个身份——浚县善堂供销社通过招商引资共建的新为农服务点,也就是老百姓过去熟知的供销社门市部。它的出现,让被人逐渐淡忘的供销社重新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城里有大型超市,可是离家远。现在买东西我就去善堂供销银基商城,吃穿用啥都有,再说我对供销社这个老牌子也放心。”在善堂镇生活了60多年的任国存说。
基层供销社扎根农村、面向农民,是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供销社原有经营优势丧失,基层社经营形式随之发生了变化。
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的浚县善堂供销社,自2001年供销社系统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与其他基层社一样规模不断缩小、业务逐年萎缩、服务职能不断弱化。
如何解决服务网点数量锐减,发展资金、人才短缺及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浚县供销社副主任李树利说,他们在市场转轨过程中闯出了一条依托资源和项目带动恢复发展的新路。
2017年年初,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浚县善堂供销社日用品配送中心及仓储建设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为周边农户提供交易平台的同时,增强了自身服务农民的能力,也走出了发展困境。2018年1月,浚县善堂供销社获得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我市现有基层供销社18家,已升级改造6家。”市供销社工作人员杨绪强说,“为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造,我社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根据各基层社不同情况,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整合盘活现有资产,加大改造提升力度,提升在社会上的地位、形象和实力。”
2015年,依托浚县古城改造项目,浚县城郊供销社将22间门店立面进行仿古改造后出租,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浚县小河供销社和淇县北阳供销社引进社会资金,改造基层社陈旧设施,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等商品连锁经营,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服务农民的能力。
新思路
“老供销社”发挥资产新效益
增强为农服务实力
社有企业是供销社开展经营服务的主体,是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核心,决定了供销社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社会形象。近年来,市供销社坚持把社有企业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社有企业的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全力构建以社有企业为统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始建于1998年5月的九州建材城(市场),由于房屋大多为临时建筑、设施老化、消防设施不达标,存在着安全隐患。开发、改造九州建材城(市场)迫在眉睫。
4月17日上午,在107国道与淇滨大道交叉口附近的工地上,九州建材城(市场)改造项目奠基仪式隆重举行。“该项目预计总投资2亿元。改造后,将由单纯的批发零售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切实提升市场整体形象,打造成我市具有崭新业态的商业综合体。”市供销社二级调研员琚山林告诉记者。
2018年,红旗商场社有资产收回后,市供销社积极进行立面改造,成立了枫岭商贸有限公司,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帮助原红旗商场职工解决了实际困难和不少问题,红旗商场的崭新形象也重新树了起来。
2019年,社有资产新世纪家具城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使资产收益提高40余万元,促进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新定位
“老供销社”培育人才动力源
振兴乡村再立新功
影响“三农”发展的因素很多。除资源性短缺外,更为主要的是人才短缺,缺乏动力源。作为服务“三农”载体和桥梁的供销社,为“三农”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
2019月5月以来,市供销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国家职业技能培训“雨露计划”,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步伐,推动供销社流通服务向全程社会化服务延伸。
“创建供销社培训(技能训练)中心,扩大社有阵地,增加社有资产,培养大批供销事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急需人才,势在必行。”市供销社“雨露计划”培训中心负责人杨富贵说,“我们以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目前,鹤壁市淇滨区雨露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已通过核名,许可证手续资料已报送淇滨区人社局核验,现已具备招生条件。
据了解,接下来,市供销社将以开展农副产品进社区快闪集市活动为契机,探索建设社区农产品自提店;在淇滨区先行选择10个社区,共同设立扶贫专卖与农副产品线上线下直供店,推动建立电商扶贫新机制,进一步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力推进供销社系统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任重而道远,千钧惟担当。今后,我们要结合土地托管、电子商务、社有企业等重点,坚定不移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为建设高质量富美鹤城作出积极贡献。”市供销社党组书记赵建波说。
本版文字:马龙歌 图片: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张志嵩(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