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日报03版
          

夏季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五)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传染病

近日,我国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在洪涝灾害发生后,容易发生传染病,常见的有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虫媒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疾病、接触传播疾病等。

一、常见疾病

1.肠道传染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肠道病毒感染、甲型和戊型肝炎、霍乱等。特点是潜伏期比较短,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很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暴发。

2.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洪水,大量鼠类等动物迁徙到高地,形成新的疫源地,导致相应的疾病传播。主要有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这些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

3.虫媒传播疾病:洪涝灾害后病原体繁殖加速,且滋生出大量协助病原体传播的昆虫媒介。由虫媒传播的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4.呼吸道传染疾病:灾民集中居住,人口密度大,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疾病传播,如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百日咳等。

5.接触传播疾病:常见的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二、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患者需及时、就近就医,尽量减少或避免与他人接触。加强疫情监测,一经发现,及时上报。

2.切断传播途径:要注意饮食和水源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要喷洒杀虫药,做好防蚊、灭蚊工作,消灭苍蝇、蟑螂、老鼠,减少传播媒介;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要及时消毒;避免人群聚集,保持室内通风,患者需要单独住房;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共用生活物品。

3.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免疫力,尤其是幼、老、弱、病、残、孕等身体抵抗力差的人群,必要时服药预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