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日报01版
          

为了大地的丰收———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市农科院名誉院长程相文的育种故事


 程相文在海南育种。程翠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李霄楠

就在年味儿渐浓、人们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时,日前被中宣部、中国科协等六部门评为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市农科院名誉院长、首席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再次来到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育种基地,继续开展玉米育种这个他干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的事业。程相文这只“北雁”,用连续50多年“南飞”的奔波劳碌,用数十载科技攻关,“衔”起了一粒粒金灿灿的高产优质玉米种子。

 为了“黄窝头让娃们 吃饱”,他把自己“种”在了 玉米地里

黝黑、朴实、不善言谈,这是程相文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单从外表来看,你会认为他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老大爷。就是这样一位老人,用57年的苦心钻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产奇迹,让中国人在玉米育种方面有了底气。

程相文生于1936年。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对“饿肚子”这个词有着更切身的体会。人们对“吃饱饭”的渴望,坚定了他扎根农业的决心。

1963年7月,刚从中牟农业专科学校毕业的程相文,被分配到浚县农业局原种场,成了一名技术员。那年雨水格外多,程相文一到浚县,就被安排去抗洪。

 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乡亲们怕地里打不出粮食,怕家人吃不饱饭,得知程相文是农业技术员便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他,能不能想个法子,让地里多打点儿粮食。一位大娘说:要是一亩地能多打几十斤,黄窝窝头就能叫娃们吃饱了!”

一亩地多打几十斤粮食,并不容易。玉米是浚县的当家农作物,但当时产量并不高。一位老农说:“没有好种子,咱这好地也没有好收成,好年景每亩才收100斤!”

 当时浚县玉米种植面积有二三十万亩,如果通过技术手段让每亩增产10公斤,全县就能增产近300万公斤粮食。

看着乡亲们殷切的眼神,听着他们期盼的话语,一个信念在程相文心中扎了根:“一定要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玉米种子!”

从那以后,程相文就把自己“种”到了玉米地里,以57年的辛苦付出,造就了一段传奇的“玉米人生”。

为选育出一粒好种子, 他连续57年南繁北育

要想提高玉米产量,种子是关键。玉米是单交种,只有一代的杂交优势,用二代种子,亩产就会减少30%左右。这就意味着,要想提高产量,必须一年一换种,必须有大量的种子支撑。在北方,一年只能种一季玉米,当年收获的玉米种子在第二年育出来,农民到第三年才能种上。如果靠这样的节奏,势必拖慢品种选育和应用的进程。程相文想到了地处热带、稻可三熟、菜满四季的海南——如果当年玉米11月拿到海南岛播种,来年3月就能收获,4月就能赶上北方播种,育种时间比在当地提前一年。

1964年11月,28岁的程相文独自踏上了南下的旅程。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交通条件下,跨越半个中国的旅行本身就是对身体和意志的一场考验。他至今还记得当年的行程——从浚县坐公共汽车到新乡,从新乡再到郑州,从郑州坐火车到汉口,在武汉转火车到广西宾阳县黎塘镇,再转车到广东湛江,从湛江海安港坐渡轮到海南海口,从海口坐汽车到三亚,步行30公里来到目的地——三亚市吉阳区罗篷村。排队买票,挤火车、转汽车、坐轮船、步行……这次旅程,他先后转乘7次,奔波了一二十天。一袋50多斤的玉米种子是他最金贵的东西。“吃点苦不怕,就怕种子育不出来,明年没办法向老百姓交代。”他说。

玉米育种周期漫长,程相文就以作物的生长周期安排自己的工作行程,在一次次南来北往中孕育着伟大的事业,在套袋、扎袋、采粉、授粉、挂牌、记录、整理数据中度过如梭光阴,50多年时间,他过了100多个“夏天”;育种期间没有固定住所,他就和工作人员先后在三亚市崖城原种场、三亚市荔枝沟公社罗峰村和红花村、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和南滨农场、徐闻县讨墩村、陵水县长坡村等处租住在老乡家;海南的试验田紧张,他们就每年找地、租地,在几个零散分布的试验田间奔波劳碌;遇到旱涝灾害,他就亲自挑水抗旱、舀水排涝;种苗缺氮肥,他就挑起扁担,给试验田挑粪施肥;育苗关键期,为了不让辛苦育出的种苗被老鼠咬、被牛吃,他就在试验田里扎棚子,冒着被毒蛇、蚂蟥、蚊虫侵扰的风险,睡在玉米地里……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水南三村村民黄生忠是程相文当年的房东,他见证了程相文的艰辛历程。

 “我从来没见过程相文这样的育种人:他穿得简单,戴一顶草帽,跟我们没啥两样;吃得也简单,天天就是素菜、面条和黄馍;干的是农活儿,每天天不亮就要下地干活儿,经常天黑了才回来,有时晚上还要去地里看看。那时候没有电、没有气,做饭还是烧柴,照明还是煤油灯,条件差得很,可他从没有怨言。”黄生忠说。

 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 品种,倾力让中国碗装满 中国粮

功夫不负有心人。程相文培育的第一批杂交玉米种子,就让浚县玉米的亩产从100多斤一下子提高到五六百斤。

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五十年……

50多年里,他带领团队苦心钻研、奋力攻关,一棵棵选配,一株株鉴定,一代代繁育,先后培育出了国审浚单18,国审浚单20,浚单22、26、28、29,浚单0898、3136、509等39个优质玉米品种,其中国审玉米新品种浚单20荣获2010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玉米新品种和全国玉米优势产区主推品种,(下转第二版)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