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淇县之干” 谱写高质量富美朝歌建设新篇章
——淇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 陈静 通讯员 杜习忠
2021-07-15 07:03:31
淇县朝歌老街《大商朝歌》实景演出盛况。 黄强 摄
淇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淇县之干勇担当·百年颂歌献给党”大合唱比赛现场。 张胜旗 摄
新建成的街头游园——梅园。张胜旗 摄
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河南飞天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果葡糖浆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景观小品。 张胜旗 摄
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后的美丽乡村——南四井村街景。刘保生 摄
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气囊丝生产车间。 马强 摄
鹤淇大道公交港湾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栏。马强 摄
核心提示
火红的七月,踏上朝歌大地,一派大兴“淇县之干”的景象让人欣喜。勤劳朴实的淇县人乘风破浪、逐梦前行,正在用自己的辛勤与智慧谱写高质量富美朝歌建设的崭新篇章。
淇县坚持以高质量富美朝歌建设为目标,聚焦“11356”工作布局,持续唱响“解放思想、勇于担当、务实重干、再创辉煌”主旋律,牢牢把握一切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效益的基本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全国农产品上行百强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河南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河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南省县域工业30强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见证着淇县经济社会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
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我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聚力推进工业大提质、城市大建设、旅游大发展、乡村大振兴‘四大任务’,各项工作保持了稳中奋进、进中向好、好中突破的良好态势。”该县县委书记杨建强说。
工业大提质
以“淇县之干”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走进河南飞天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天农业),企业负责人董德平一见到记者就介绍:“我们总投资8000万元的年产1.5万吨植物蛋白深加工项目不久前顺利投产,项目前景良好。”
成立于2002年的飞天农业具有年精深加工玉米50万吨、小麦24万吨的生产能力,是玉米加工全省规模最大、小麦产业链条全国最长的粮食加工企业,可生产100余种下游产品。新上的植物蛋白深加工项目,是企业着力打造的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该产业园将成为淇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位于鹤淇产业集聚区的中维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维化纤)作为淇县两大主导产业之一新材料产业的中流砥柱,经过6年深耕细作,通过工艺、技术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全球第七家、国内唯一掌握安全气囊丝生产技术的民营企业,生产的尼龙66色纱、尼龙66工业短纤、尼龙66高强军工特种纤维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淇县以打造全省工业强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县为目标,着力推动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速,现代农业优质高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要素流动更加顺畅、资源配置更加高效,产业竞争优势显著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质效明显提高。
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全市千亿级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撑,新材料产业列入河南省尼龙新材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两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2.2%;绿色矿山产业从无到有、起步迅速,成为工业发展的新生力量;鹤淇产业集聚区晋升省二星级集聚区,成功入选河南省县域工业30强。电子商务突飞猛进,制定的《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基地)建设与经营服务规范》成为全国首个电商物流园区地方标准,打造的电商5G直播基地被评为河南省金牌直播基地,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20%以上。种植、养殖业结构稳中趋优,粮食总产连年增收。一产与二产三产融合互动,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的有机融合,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优化为9.7∶62.7∶27.6。
全县重点项目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河南特种尼龙产业园、山东玫德建筑新材料、河北固安参花面粉精深加工等一批投资大、前景好的项目成功落户,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50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经济运行保持“稳、进、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城市大建设
以“淇县之干”加速提升城市品位颜值
7月13日晚,位于淇县太行大道与比干路交会处的仁园聚集了许多休闲健身的市民,打拳、跳操、散步的人随处可见,家住附近的王大爷说起仁园赞不绝口,“园子建得很美,群众休闲健身真方便”。
仁园所在地原是一片荒地,现在,取而代之的是精心设计的园林小品、合理分布的景观步道、古朴精致的假山景观,面积适中的广场,种类多样的健身器材,周边又配以高大乔灌木,宛如一块翠玉装点着城区街景,让人眼前一亮。
变化的不仅是仁园。盛夏的朝歌大地,鹤淇大道绿化隔离带内银杏满树繁华,城区主干道上月季争奇斗艳,与之映衬的还有从城南到城北随处可见的街头游园、景观节点,绿色满目、多彩斑斓、秀美靓丽的淇县正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县城大了,楼房新了,夜景靓了,道路宽了,环境美了……”说起如今淇县城市建设发生的变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数家珍、感触颇深。
无论是重焕新生的朝歌老街,还是一湾碧水绕城来的i水河,或是旧貌换新颜的居民小区,折射出了淇县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淇县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为龙头,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强力推进城市建设,i水河“一河五园”、卫国故城遗址公园、护城河治理、朝歌老街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梅园、仁园、肥泉遗址公园等一批游园对外开放,居民用上了南水北调优质水源,文化路、东街路等11条背街小巷完成治理。卫校小区、中行小区等29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鑫宇城市花园、新城佳苑等21个小区完成文明示范创建。“点亮全城”行动顺利完成,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新增路灯4316盏,513条道路全部点亮。西街北区棚户区、太行路中学等一批项目正在推进。城区公园绿地覆盖率提高到82%。实现了规划提标、建设提质、管理提优,淇县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省文明县城、省园林县城。
旅游大发展
以“淇县之干”加速推进文旅强县建设
夏日的凉水泉村,风景格外秀美,由青石灰瓦的古民居改造成的高端民宿,吸引不少游人前来住宿,咖啡馆、茶吧和西餐厅游客爆满。
凉水泉村位于灵山街道,因凉爽甘甜、明目养颜的“不老泉”和“五龙泉”两股四季流淌不息的泉水而得名。近年来,这个曾经的贫困村,通过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破旧老宅变网红打卡地,乡村旅游带动村美民富,实现了从“石头城”到“美丽乡村”质的跨越。
淇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以打造河南省文旅强县为目标,着力构建景、城、乡“三位一体”、互为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了从“景点游”向“全域游”的完美蝶变。朝阳山、纣王殿分别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县A级旅游景区有6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3个,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拥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县区之一。
淇县将旅游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打造出老家赵庄村、传奇大石岩村、妙境凉水泉村、水美纣王殿村等一批特色旅游村。赵庄村、凉水泉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灵山小镇被评为全省第一批美丽小镇,黄洞乡被评为全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镇,大石岩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凉水泉村“旅行社+景区+传统古村落+扶贫”模式被列为全国乡村民宿发展十大典型,被评为国家级首批五星民宿和中国好民宿。全省旅游扶贫推进会、全省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培训班先后在淇县召开。
乡村大振兴
以“淇县之干”加速补齐三农领域短板
项目现场,淇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5G数字智慧农业大显身手;
田间地头,搭上电商快车,农产品卖出了好价钱,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电子商务的甜头;
…… ……
朝歌大地,一曲绚丽的乡村振兴发展华章正在奏响。
淇县以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样板为目标,按照“统筹谋划、分类实施,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原则,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加工、乡村旅游等乡村产业,“一乡一业”乡村主导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在全省首推5G农业节水灌溉新模式,形成了5000亩的全省数字农业示范点;聚焦“四清一改”(清理农村垃圾、清理乱搭乱建、清理污水塘沟、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群众不良卫生习惯)和“空心村”整治、美丽庭院建设、示范村创建、县乡道路提升4个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对全县16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进行打分排名,持续做好稳、优、美、提、治、融“六篇文章”,农村垃圾处理率达100%,城乡环卫在全市率先实现一体化运作,成功创建为河南省农村垃圾治理达标县;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7个、省级森林乡村27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客车,被评为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以“旅游+”模式打造了西部山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治理积极有效,赵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功创建省级以上卫生乡镇7个、卫生村76个,省级以上文明村镇3个。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攻坚克难中砥砺‘淇县之干’,在创新实践中展现‘淇县之变’,争当鹤壁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排头兵,奋力谱写高质量富美朝歌建设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杨建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