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8版:日报03版
          

抗战中的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民手持大刀长矛血战上千日伪军

□鹤报融媒体记者 岳珂

1938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日寇已经侵占了淇县和汤阴县。同年3月15日,来势汹汹的日寇打算由汤阴出发侵犯浚县,妄图占领浚县、滑县。然而,日寇没有想到的是,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民在其行军路线上,对他们进行了迎头痛击。

裴庄村民手持大刀长矛主动抗击日寇

旧汤浚公路是安阳通往浚县的交通要道,想从此通过,必须经过位于公路边的裴庄。1938年,小股日寇不时从已占领的汤阴县县城外出侵犯浚县。当年2月,日寇先后在浚县县城东北、城南罗庄等地烧杀抢掠,激起了浚县人民的极大愤慨。

同年3月15日,日寇再次出动,妄图占领浚县、滑县。裴庄村民在抗日英雄常仙甫和吕月(一作吕h)的带领下,决心打日寇一个措手不及。“当时常仙甫和吕月动员大家,不能让日本人从咱庄过。他们去打浚县,咱们就教训教训他们。”村民李焕普告诉记者,大家纷纷响应号召,把锄头、犁铧等打碎,熔成铁水做炮弹,还在裴庄的寨墙上放置了好几门自制的土炮——牛腿炮。

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帅告诉记者,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村民仅有几条土枪和几门土炮,多数村民的武器是自制的大刀、长矛。大家在常仙甫和吕月带领下,主动出击,打了日寇一个措手不及。“日本鬼子没想到村民敢阻击他们,同时也害怕有埋伏,被袭击之后就逃跑了。”高帅说。

裴庄战斗坚定了浚县人民保家卫国的信心

1938年3月18日,1000余名日伪军将裴庄三面围住。“这一次日寇携带了大炮等重型武器。”裴庄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村民李露说。提前得到消息的裴庄村民将老人和妇女儿童分批转移出去,青壮年则留在村里抗击日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留在村里抗日。”李露介绍。

1000余名日伪军将裴庄包围后,先用大炮疯狂射击,炮弹落地之后的巨响震耳欲聋。炮击后,日寇分批次朝裴庄寨墙摸来。“在这种情况下,常仙甫告诉大家先不要开炮。”村民们说,“当时的土炮射程短,杀伤力也低。等日伪军靠近寨墙后,大家才开炮。一炮能干翻好几个鬼子。”

日寇没料到会受到激烈抵抗,被迎头痛击后仓皇后退。他们随即组织了第二轮、第三轮甚至第四轮进攻。面对近乎疯狂的日寇,英勇的裴庄村民紧守寨墙,打退了日寇一次又一次进攻。村民吕有武听父辈们讲过大家英勇抗日的事迹:“在日寇的一次冲锋后,眼看寨门就要被攻破,寨墙上的吕月扔掉手里卷刃的大刀,抄起铁锹就跳了下去,照着带头的日寇就劈了下去。”弹药打光了,村民们就用石头砸;土炮炸膛了,就抄起大刀近身肉搏……在村民的顽强抵抗中,疯狂的侵略者始终没能越过寨墙一步。

当日的战斗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后来,日寇将所有火炮集中到村北高地,持续炮击北寨门和寨墙,不久便把寨墙轰开了一个缺口。

在与日寇持续不断的战斗中,不少村民牺牲在了寨墙上,李秉良、李廷贵、李瑞芳……这些牺牲的村民至今仍留在大家的记忆中。

 寨墙被轰塌后,失去了屏障的裴庄很难抵挡日寇的进攻。为了保存力量,村民开始向村西南方向撤离,而进入村庄的日寇则开始了丧心病狂的烧杀抢掠。

 许多来不及走脱的村民被日军残酷杀害。“一位没能走脱的老人躲在地窖里,日本鬼子发现后,就往地窖里扔了好几颗手榴弹。”村民们如今提起这些,仍咬牙切齿,“还有几位走不动的老太太被日本鬼子倒扣在一辆浇了汽油的马车下面活活烧死。”

裴庄战斗过后,日寇便长期驻扎在裴庄附近。尽管裴庄战斗没能阻挡日寇侵占浚县的步伐,但英勇的裴庄村民给了日寇当头一棒,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坚定了浚县人民保家卫国的信心。在裴庄村民的激励下,此后数年间,周边许多村庄自发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抗日斗争。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