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日报05版
          

住着安心还可就地上班挣钱———浚县产业集聚区瑞黎发制品公司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见闻

□本报记者 王利英

7月31日上午,浚县产业集聚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浚县瑞黎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区内,一片宁静。走进生产车间,工人坐在操作台上有序生产。而另一边的生活区内,则很热闹,被安置在这里的受灾群众或坐在宿舍里聊天,或在生活区内散步,一静一热闹,却异常和谐。

从安置受灾员工家属,到成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

正常生产的企业为什么被确定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成为安置点后是否会影响工厂正常生产,是否能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浚县瑞黎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宣超,他告诉记者,公司员工主要是浚县辖区居民,以王庄镇为多。7月22日以来,新镇镇、小河镇因为上游泄洪等原因,村民相继离家投亲靠友、进入政府集中安置点。公司本着让员工安心上班的原则,将受灾员工的家属安置在闲置宿舍楼内。

但随着白寺坡、小滩坡泄滞洪区的启用,很多非公司员工家属的受灾群众也纷纷找上门来。为了保障公司正常生产,同时安置好受灾群众,公司立刻向浚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汇报。“浚县产业集聚区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立刻上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安组实地调查后,确认公司符合安置点条件,确定为安置点,集聚区立刻成立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医务室、警务室,我们公司也抽出17名工作人员配合集聚区服务受灾群众。”宣超说。成立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动员迁安群众参与管理

贾永利是浚县产业集聚区东片区党支部书记,现任浚县瑞黎发制品有限公司安置点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他告诉记者,安置点目前共接纳受灾群众600余人。7月27日安置点临时党支部成立以来,尽快安排工作人员对受灾群众进行登记造册,以便于管理。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受灾群众力量,党支部对受灾群众进行了排查,其中18岁至60岁之间身体健康的约有80名,男女对半,动员这部分群众参与安置点日常生活管理。例如,动员20名女性去帮厨,另外20名负责安置点的清洁卫生,男同志则组成治安巡逻小组,负责安置点安全巡逻、纠纷化解、住宿危险点排查等工作。”贾永利说。

刘仁德是王庄镇北王庄村村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7月28日来到该安置点后便主动担任巡逻二队队长。他告诉记者,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前往一线抗洪救灾,但求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7月30日晚上,得知产业集聚区的领导干部都去傅庄堤装沙袋保堤坝,我们巡逻队30来人也义不容辞报名了。”

11时30分,安置点开饭时间,记者走进餐厅,看到村民们正在戴着红袖标村民的指引下有序排队打饭,午餐是饺子。“在这里挺好的,就是闲不住。虽然岁数大了干不动重活儿,但装沙袋的活儿还是能干的。”浚县浚州街道小榆柳村村民苏文英说。

有就业意愿的村民,经短期培训可进车间就业

7月31日上午,小河镇西周口村村民张燕霞与外甥女正坐在操作台前为假发完成分间色工序,手法与旁边工人相比有点生涩。“今天是我们俩第一天上班。”张燕霞笑呵呵地解释,“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家,总不能天天在这里歇着吧,一听说可以报名进厂当计件工,我跟外甥女第一时间报名了,有饭吃,有事儿做,在这儿住着也安心。”张燕霞告诉记者,自己是7月28日到安置点的,7月29日听说了这个政策后便报名了,经过短期培训后,7月31日便进车间开始工作了。

王庄镇小滩村村民魏彦红告诉记者,老家被泄洪后,父母、弟媳以及侄子侄女都被公司妥善安置到职工宿舍,弟媳一直过意不去,想着帮厂里干点什么,她反映给公司领导后,领导决定对有务工意愿的受灾群众进行短期培训,安排较为简单工序的工作,并与正式员工一样按件取酬。

宣超告诉记者,目前已有20余名村民报名短期工培训,3名村民已经上岗。

“给安置点村民找些活儿干,一方面可以充实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暂时忘记离家愁绪,另一方面通过大家相互协作克服困难的经历,坚定他们对灾后重建的信心。”浚县产业集聚区黎阳建管办主任马文发说。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