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为民 鹤城蝶变
——2021年我市深入推进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2022-02-15 07:42:44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良好的淇河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候鸟前来过冬。
国庆期间开展的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山城区戏曲小巷。
改建后的淇滨区丰源农贸市场环境优美,货物充足。
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鹿台阁风景如画。
2021年9月,居民在淇河书屋阅读图书。
山城区居民到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站进行健康咨询。
鹤山区乌金巷一角。
□鹤报融媒体记者 王玉姣
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城市创建,让市民更有归属感、幸福感、自豪感,让城市更有活力、更有动力、更有魅力,这既是市民的内心愿望,也是创城的初心。
自吹响城市创建号角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惠民、利民、靠民原则,把城市创建作为民生工程,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解决民生实事,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批批项目得以建成,一项项举措得以实施,鹤城变得越发生机勃勃,景色秀美。这座城市正发生着切切实实的变化,老百姓正享受着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持续奋斗
创建成绩显著 创建成果丰硕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2021年,在巩固已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我市城市创建工作再次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亮丽整洁的街道、欢乐祥和的小区、绿意盎然的游园……在鹤壁,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成为广大群众的深切感受。这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密不可分。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方面,去年年初,我市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考评验收,迈上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征程;去年4月,在全省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观摩交流互评活动中,我市创建成效再获肯定。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2021年我市在连续三届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后,又获得“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继2017年首次荣获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后,再次成功捧杯,成为我省唯一蝉联“长安杯”的省辖市。市委书记马富国代表我市在北京接受表彰,与全国其他获奖城市代表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方面,我市创建机制更科学,创建效果更明显,在去年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复审中我市高分通过。
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方面,顺利实现我市省级食品安全县区全覆盖,食品安全满意度全省排名第一。
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面,“满城樱花、银杏绣城、处处竹园”的美景正在变成现实,人均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等均走在全省前列,并在全省首届花境竞赛中斩获一等奖。
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方面,淇河成功入选首批河南环境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展示,并被省推荐参加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现已通过首轮专家评审,有望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我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淇滨区省级生态县区建设取得突破,生态城市建设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创建为民 “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 “圈”出百姓舒适生活
健身、看书、体检、买菜……在鹤壁,这些事走出家门只需一刻钟就能全办到,折射出百姓生活满满的幸福感。这些幸福源于市创城办牵头打造的“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
2021年9月3日,我市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全国共30个地区入选,我市为河南省唯一入选的省辖市。2021年,我市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2亿元,在55个社区完成“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
“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聚焦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高标准建设综合服务圈、全民健身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社区文化圈、就学便利圈、绿色出行圈、便捷消费圈、市政提质圈等生活圈,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我们全家人都感受到了‘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带来的便利和幸福。”市民王丽激动地说。
王丽负责买菜做饭,出了小区步行几分钟,她就能买到菜。
——2021年,我市改建便民消费市场18处,建设提升小型便民超市396个,建设智能快递箱、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26个。
王丽的婆婆白天住在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既愉悦身心,又不耽误孩子们工作。
——2021年,我市打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12个、日间照料中心136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个。同时,增设、修复健身器材650台,修缮健康步道、社区健身路径388条92公里,新建场馆18个、多功能运动场27个、室外综合健身场115个。高质量建设卫生服务中心15个、卫生服务站25个、残疾人康复站27个。
王丽的孩子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学校,放学后就到家附近的淇河书屋免费读书。
——2021年,我市打造书香社区、家长学校等活动场所69处,建成淇河书屋20座、有声地带7处,累计投放图书25.48万余册,服务群众44.2万余人次。新建成或投入使用的中小学和幼儿园2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校园配套项目102项。
由于公交便利,王丽的丈夫上班一般选择坐公交车,坚持绿色出行。
——2021年,我市在城市主次干道增设、提升95条慢行通道,更新损坏窨井盖325个,增设13条慢行通道,新增、改建262个公交站点,打造公交港湾28个,建设骑行专用道8条,增加、改造充电桩9226个。
为了居民办事更加方便、高效,2021年,我市新建、改造高标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64个、自助政务服务站10个,增设证件办理、缴费、纳税等自助服务设备36台、24小时便民服务站20个、社区综合服务站52个、智慧警亭1个。社区内新建垃圾分类收集站7座、垃圾分类收集点53个,新增智能化垃圾分类柜138个,社区及周边新增绿地350.15万平方米,新建社区游园、“口袋公园”173个,新建、改建道路38条,增设停车位5750个,公共服务场所新增电梯5台,城区供热面积达138.52万平方米,完成城区22公里供气管网铺设,爱心驿站增加40个,建设290个智慧安防小区,新建车棚893座。
突出重点 “五大专项行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21年,鹤城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这些与市创城办牵头开展“五大专项行动”(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提升、星级公厕改造提升)取得的硕果密不可分。
老旧小区改造,增强居民幸福感。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行动开展以来,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累计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11个,完成改造181个,改造面积51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6亿元,惠及群众5.3万户。其中,2021年共完成改造老旧小区99个,改造面积331万平方米,惠及群众3.66万户。
背街小巷“颜值”与“内涵”双提升。我市大力改善提升背街小巷面貌,通过见缝插绿、开墙透绿、拆违还绿,达到了路平街净、灯亮水畅的目标,一街一巷皆景观的美景初步显现。目前,我市建成了桐花巷、军民花园食字街(军民巷、同心巷)、胜利一巷(戏曲小巷)等12条主城区背街小巷示范街。2021年,我市已完成32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16条背街小巷正在提升。
农贸市场换新颜,买菜更舒心。道路宽敞整洁,招牌整齐划一,通风采光良好,排水排污顺畅,肉、蔬菜等摊位分区明确……2021年,我市城区18家农贸市场已累计投入改造资金2495万元,硬件基础设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提升,完成路面铺设5万余平方米,粉刷墙体2万余平方米,统一商户门头招牌1000余块。
十星级公厕便利于民。走进淇滨区华夏游园的星级公厕,映入眼帘的是亮堂的地板,电视、空调、休息椅、饮水机、自动喷香机等设施一应俱全。2021年,我市相关部门完成新建改造公厕71座;评选十星级公厕23座,配备空调、休息椅、手机充电站、饮水机、人脸识别扫码取纸机、全感应式卫生洁具等设施,让公共厕所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一个新亮点、新窗口。
小区物业服务品质稳步提升。免费帮助业主清洗地毯;免费为业主提供打印服务,方便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我市不少小区物业服务公司的暖心服务,赢得了广大业主的好评。2021年,在我市已有的550个小区中,实现物业服务公司入驻的416个,“红色托管”134个。相关部门通过督促各县区组织开展物业管理区域“大接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加强物业服务公司企业管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居住生活需要。
细节入手
以“净、齐、美”为标准 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我市立足高质量富美鹤壁建设,围绕城市发展短板,坚持以“净、齐、美”为标准,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城市形象更亮丽。
以净为基。我市常态化推进“清洁家园”行动,大力开展卫生深度清洁专项整治、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以齐为要。开展交通秩序“百日整治”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专项行动,新增机动车停车位1.1万余个;施画具有鹤壁特色的“守法礼让”图案176个;推动非机动车累计上牌24万辆,全市674辆出租车实现机打发票全覆盖,文明交通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健全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将城区细分为85个网格,推动城市管理更加科学、精细、高效。以美为魂。塑造“人”之美,大力开展文明养犬集中整治行动,开展“礼让斑马线,共创文明城”十个一系列活动,积极推广文明手势礼,市民素质明显提升。
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市民素质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交通秩序提升、志愿服务提升、公益广告宣传提升等“五大提升”行动,各相关部门迅速按照这样的目标行动起来,为群众营造更整洁美丽、更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以亮点增分、以特点取胜也是我市城市创建工作的一大特色。市创城办始终坚持凝练亮点、总结经验、强化特色、催生成果。全省首家设计评选出“善作善城、富美鹤壁”的城市创建主题和寓意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Logo,创作城市创建主题曲《都说鹤壁美》,并制成MV加以推广,群众反响热烈,广泛传唱。市创城办还着力打造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鹤壁品牌,让鹤壁模式全面开花结果,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本版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