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日报03版
          

市生态环境淇县分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双赢”

□本报记者 田白雪

“2021年,淇县PM2.5、PM10年均浓度较去年分别同比下降18%和8.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8天,三项大气考核指标持续实现‘两降一增’;特别是5月至9月,连续5个月PM2.5单月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创历史最好成绩。”2月24日,市生态环境局淇县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文杰介绍,为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年来,该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与县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成员单位科学施策、联动发力、依法治污,为市、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作出积极贡献。

大气污染防治

抓好重点领域源头管控

通过开展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专项治理,强化扬尘污染、机动车污染、燃煤散烧污染、餐饮油烟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2021年,淇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稳中向好。

一年来,县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合发力,全年完成24家活性炭更换、10家源头替代、1家高效设施企业治理任务。督促建筑企业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全年整改问题562项;每天对城区主次干道和国道省道洒水、湿扫,确保道路清洁。检测重型货车1.64万辆,查处尾气不达标车辆162辆,核查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982辆。持续开展燃煤散烧治理专项检查行动,查处兜售散煤违法行为6起,罚款5万余元。检查餐饮门店300余家次,对油烟净化设施不规范等问题下发整改通知130份,对城区范围内163家露天烧烤、店外经营等行为依法取缔。

水污染防治

注重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2021年,淇县全面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加快推进河道治理,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为开展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排查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淇县分局联合沿线乡镇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淇县段两侧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开展全方位排查,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市生态环境局淇县分局污染防治股股长王时雷称,目前,经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认定,涉及淇县216个疑似问题点位已全部排除。

此外,通过开展河湖“四乱”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涉水企业排查和污水处理厂专项检查,以及落实“河长制”等工作要求,该分局去年共排查并整治问题20件,其中拆除违章建筑6272平方米,清理垃圾1.86万立方米,清理漂浮物9188平方米,清理淤泥1.93万立方米,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染物达标排放。

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危险废弃物管理处置

市生态环境局淇县分局生态股股长杨全勇告诉记者,2021年,淇县农用地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去年,我们圆满完成了迎接全国人大常委会固废法执法检查工作。与全县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全面完成殷都化工等4家企业土壤环境质量自行检测和安全隐患排查任务。对全县涉废企业开展排查,规范企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完成危险废物网上审核转移26家,转移危废18.764吨,20家涉危险废物企业管理和处置能力考核全面完成。”杨全勇说。

对查出问题

严格督导确保整改到位

对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巡查问题全面跟踪督察,市生态环境局淇县分局及时向各相关部门下达问题交办单,督促各部门按时整改到位。2021年共下达问题交办单678件,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其中,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河南期间,共交办淇县群众举报件12件,该县组织相关单位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处理,已全部办结。

该分局还在媒体设立生态环境问题曝光台,对9家项目单位环境问题进行曝光,组织淇县公安局食药环旅大队训诫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人9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今年2月中旬召开的淇县三级干部大会上,市生态环境局淇县分局获得全县2021年度综合考评先进单位、服务地方贡献奖两项荣誉。

杨文杰表示,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淇县分局将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努力完成国家和省、市下达的分阶段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鱼泉调蓄工程建设,强化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全力保障饮用水安全。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持续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全面提升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水平。同时,深入推进环境绩效分级管理,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和县域治理“三起来”工作要求,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自主深度治理,以绿色为引领,实现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