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7版:日报07版
          

一村一落皆美景 蝶变乡村入画来
——“美丽乡村淇县行”大型采风活动掠影


环境优美的高村镇新乡屯村竹文化园。



庙口镇三王庄村村民在捡拾垃圾。


□本报记者 汪丽娜 通讯员 杜习忠

 近年来,淇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科学分类、标杆率动,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村庄绿化美化为重点,驰而不息治“六乱”、全员上阵推“六清”,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抓示范,源清流洁促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活动,积极实施“空心院”整治和“一宅变四园”行动,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打造了“云梦北口”“善美小洼”“十美鲍庄”“灵秀刁公岩”“竹韵新乡屯”等一大批特色村。

3月10日,淇县县委宣传部、淇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淇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了“美丽乡村淇县行”大型采风活动,组织60多名省市县媒体记者和淇县摄协、作协会员到庙口镇三王庄村、高村镇刁公岩村和新乡屯村、北阳镇北山门口村和青羊口村、灵山街道南四井村,看巨变、话发展、展形象。

开展集中整治

呈现乡村蝶变之美

 春风拂面,阳光和煦,放眼望去,干净整洁的街道上,这边三四位老人一边聊天一边剥着花生,那边几个壮小伙在清理排水沟,干得热火朝天,还有几名清洁工在打扫卫生……3月10日,在淇县庙口镇三王庄村,一幅生动的乡村美景展现在记者面前。

“镇党委书记、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冲在一线、日夜奋战,用10天时间对三王庄村进行了大治理,村里环境比以前美多了!”三王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保来向采风人员介绍情况时自信满满。

按照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理念,三王庄村干群齐上阵,聚焦推进“六清”、治理“六乱”和拆违建、清垃圾以及美丽庭院建设等,大力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了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乡村的蝶变,同时带动了家风、村风、民风的转变,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和谐统一。

打造如画美景

擦亮小城镇建设底色

 有着“灵秀刁公岩”美称的淇县高村镇刁公岩村,是盘石头水库移民村。鲜花、绿植散发着春的气息,展现农耕文化、红旗渠精神的3D墙画引人注目。“现代艺术的演绎,更容易让我们留住乡愁。”高村镇副镇长张宸指着墙上的画向大家介绍。

漫步在常年绿竹青青、风景秀丽,有着“竹韵新乡屯”美称的高村镇新乡屯村,参观“八园两馆一居一广场”时犹如置身文化底蕴厚重的人文景区,如画美景、民间传说俯首可拾。

“我们用心用情用力打造了‘灵秀刁公岩’‘竹韵新乡屯’等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迈出了‘一片美’向‘全域美’的坚实步伐。”高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姜文征表示,高村镇将围绕“醉美淇园·诗画高村”建设,持续擦亮小城镇建设底色,打好乡村振兴主动牌,凝聚主动担当作为的高村精神,以“淇县之干”拼出“淇县之强”。

干群积极参与

营造良好整治氛围

 在北阳镇北山门口村,廉政游园、健康游园、党史长廊、党建示范街和平安法治街的宜人景色,吸引了不少采风人员驻足。包村干部牛力告诉记者,这些景观小品由拆除9处45间破旧房屋改造而成。

“我们将全村划分成4个网格,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形成了五网合一、全覆盖的网格管理体系。”村党支部书记李瑞华介绍,他们建立了“门前四包”机制,设立“红黑榜”,推行卫生积分制管理,每月一评比、每季度一兑换,还开展了“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

北阳镇青羊口村在空闲土地上种了桃树、苹果树、石榴树等,迎风绽放的花朵吸引蜜蜂盘旋飞舞。村党支部书记崔飞翔说,他们完善了村规民约,推行“门前四包”,激发了村民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热情。“我们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了干部牵头、党员分包机制,不定期对全村环境进行评比,营造了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崔飞翔说。

推进“空心院”整治

切实增强村民幸福感

 满栽绿植的街心广场和公共绿地,原来是破旧的房屋院落和闲置的宅基地。灵山街道南四井村以“空心院”治理为依托,从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精细实施村容村貌治理、精准推进农户庭院整治、精心抓好节点景观打造,形成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管理有效、群众幸福”的良性发展态势,切实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提高了大家的满意度。

“我们按照‘村庄景区化、环境景观化、局部景点化’的要求,精心打造美丽村容村貌。”南四井村党支部委员孔全安告诉记者。

“村里墙白了、树绿了,住的房子有保温层……搞环境治理的好处掰着手指也说不完。干部带头干,大家都看在眼里,村子越整越漂亮,日子也是越过越美。”村民牛贵海乐滋滋地说。

一路走来一路歌,采风团见证了淇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的成效,一村一落皆美景、蝶变乡村入画来的秀美画卷,正在通过采风团的宣传,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本文配图由本报记者汪丽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