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日报03版
          

汛期地质灾害紧急避险提示

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塌陷、崩塌和滑坡。

如何识别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居住在发生过地面塌陷地区附近的居民,在汛期要注意房前屋后的地面有无显著变形、裂缝等,注意下大雨时地表水是否有大量快速渗入地下等现象。

滑坡:山坡后缘出现裂缝,山坡前缘出现隆起、后缘裂缝变大,树木歪斜,都是发生滑坡的前兆。山坡上,池塘或者泉水突然浑浊或者干涸,井水的水位突然变化,也是发生滑坡的前兆。滑坡发生前,往往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声音,还有动物的一些不寻常反应,如果动物出现不入睡、惊恐不安等反应,就要引起警觉了。

崩塌:崩塌发生的前兆主要有崩塌体后部出现裂缝;崩塌体前缘掉块、土体滚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坡面出现新的破裂变形,甚至小面积土石剥落;崩塌体偶尔发生撕裂摩擦声。

如何紧急避险?

汛期雨季要注意多收听、收看当地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尽量避免在强降雨后进入山区沟谷。

地面塌陷:如发现异常,应立即疏散撤离,不要冒险停留在原地或居室内。在接到转移命令后,受灾群众应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和“两卡一表”确定的避险路线迅速转移至安全避险场所,在未接到回迁通知前严禁回迁。

崩塌:避免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和穿行;当陡崖往下掉土或石块时,切勿从下方经过;处于崩塌体下方时,迅速向两边逃生。

滑坡:切忌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停留;发生滑坡时,要听从指挥,迅速向滑坡体两侧转移、逃生。

我市自然资源规划系统将守牢防汛“金标准”,时刻保持战时状态,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报记者王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