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滨区大辛庄社区打造健康社区成就幸福生活
2022-06-08 09:40:18
村民在健身广场锻炼身体。 本报记者 温豫敏 摄
本报讯 (记者 温豫敏)“我要像发糖豆儿一样,把大辛庄的美,一粒一粒地发给你……”6月4日,记者走进淇滨区长江路街道大辛庄社区,排列于社区健康文化长廊里的一组诗,真实记录了大辛庄从村庄到社区的美丽变迁,道出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感悟。
大辛庄社区是一个“村改居”社区,2018年拆迁,2019年回迁,目前共有384户1380人。文章开头的诗歌创作者董本宾打小就生活在这里,以前他总羡慕城里人居住环境好,“现在,谁跟我换,我都不愿意”。
全国健康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大辛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打造健康环境、营造健康氛围、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入手,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先后建设了健康文化长廊、健身广场、健康步道、银发驿站、儿童活动室等一系列活动场所,确保社区男女老少都有地方去,不出小区就能享受锻炼带来的快乐。
社区内,健康宣传随处可见。有设计独特、安放于绿化丛中的健康宣传牌,有定期更新、树立在道路两侧的健康宣传栏。立于社区中心广场的电子大屏,循环播放着健康知识宣传视频,内容从疫情防控到科学饮食,从慢性病预防到吸烟有害健康,画面精美、通俗易懂,非常贴近居民生活。“社区还经常组织开展健康科普教育和义诊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居民树立健康观念,让健康、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董本宾乐呵呵地说,“这样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谁不喜欢?”
环绕社区中心广场一周的是全长300米的健康文化长廊,不时有戴着口罩的居民穿梭其间。长廊上方悬挂着“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宣传牌,立柱上张贴有健康常识宣传板,长廊内的路面是石子铺就的健康步道。董本宾说:“人的双脚分布有经络、穴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我们没事儿都会来这里走一走,按摩一下足底、刺激一下穴位。”
事实上,大辛庄社区不光重视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格外注重居民的精神健康。社区专门设置了叔伯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发动社区人缘好、有威望的老人当调解员,家庭有矛盾、邻里有纠纷,大家都乐意来这里调解。社区还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居民精神健康保驾护航。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有健康自测角,方便居民自己测量血压、称量体重,随时监测自己的身体健康。“银发驿站就是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儿童活动室也叫‘四点半课堂’,每天对学生开放,孩子们放学后可以来这里学习,有志愿者免费给孩子讲题,解除了部分家长没时间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董本宾告诉记者,社区内还建有文体活动中心,成立了盘鼓队、秧歌队、扇子舞队,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排练,“生活在这里,想不健康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