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紧盯“三个聚焦”助推危困企业重获新生

(上接第一版)聚焦民生,扎实推进“六稳”“六保”。该院依法优先保障职工债权,共清偿职工工资、社保等债权6633万余元。批准重整企业“带职工就业”重整计划,确保万余名职工就业岗位得以保留。帮助重整企业破产不停产,批准淇县永达等11家企业自行经营,提高了企业偿债能力,提升了债权人对重整的信心。网络拍卖处置破产财产,提高破产财产变现价值,最大限度减少债权人损失。化解省政府督办问题楼盘,避免388户购房户人财两空,完善不动产办证手续,解决了800套房屋权属瑕疵问题。释放土地资源,引进优势企业,通过怡福破产清算案盘活300余亩土地,中维化纤顺利引入,充实、壮大了市场可利用资源。

聚焦和谐,保障经济平稳、社会安定。破产案件中救治企业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人利益。破产重整坚持顺裁为原则,强裁为例外。理顺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兼顾建设工程承包人、农民工、金融机构、税务机构等多主体利益,力争债权人全票通过重整计划,法院顺裁批准。对债务人丧失续建及融资能力、项目资产变现价值有限且难度系数高的问题楼盘,在全市首次采用“出售式重整”模式限时化解,切实保障群众住房权益,构建县域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秩序。到目前为止,淇县人民法院审结的破产案件,无一例造成矛盾激化引发社会不稳定。

把好“三个关口”,以优质司法助力打造舒心营商环境

畅通“入口关”,杜绝“立不上”“破不了”。淇县人民法院大力宣传“破产保护”理念,优化破产审判的外部环境。着力破除破产“污名化”,推动构建积极、包容、法治的破产社会理念。主动拓宽审查范围,重点围绕破产原因、重生可能性、拯救价值三个关键因素,准确识别企业救治可能性,分类启动破产程序。加快推进产能落后、扭亏无望的企业通过清算有序退出市场。及时救治符合产业政策、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合理运用重整、和解手段,积极探索预重整机制,助力企业涅槃重生。

严把“质量关”,提高营商环境评价指数。多机制协同发力,减少债务回收时间。强化管理人的选任、监督、考评,确保管理人勤勉履职。实行“定期+专项”报告制度,实时掌握案件信息,定期沟通程序障碍,及时推进破产程序。强化长期未结案件预警,加大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清理力度,2021年度破产案件平均审理时长同比缩短43.43%。千方百计降低费用,减少债务回收成本。召开网络债权人会议,线上申报债权,大幅降低债权人出行成本。破产财产网络拍卖,零成本变现破产财产。严格管理人报酬审批,管理人选任时考虑取酬标准,管理人取酬均低于最高院规定的一般计酬标准。提升破产财产价值,提高债务回收率。采用出售式重整,提高重整对价,避免企业清算造成财产价值贬低。破产财产处置进行网络拍卖,扩大竞买人范围,实现资产交易价值最大化。

守牢“实效关”,充分发挥破产保护作用。问题楼盘探索适用预重整,对店连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首次启用预重整程序,增加救治企业可能性,提高重整成功率和重整效率。批准重整企业自行经营管理事务,深入市场对接战略投资人,逐步恢复企业造血能力。大用公司重整程序终止时产能已恢复40%,7648名职工债权、税务债权获得100%清偿、普通债权清偿率达到17.09%。打通企业重整程序的“最后一公里”,通过部门间协作,帮助企业完成税费减免、信用修复、股权变更、工商登记等重整成功后的收尾工作,避免重整企业重返市场后陷入处处受限的窘境。

当前,淇县人民法院正持续深入推进破产审判工作,一方面通过破产清算促进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另一方面通过破产重整挽救危困企业、完善资源优化配置,为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谈到下步打算,淇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丁武军表示:“围绕建设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目标,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破产案件审理质效、规范高效办案,为淇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