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汪洋到一片金黄
2022-06-20 08:19:28
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麦收场景。张大智 摄
(上接第一版)资金使用拨付等关键事项上采取“清单式”督查方式,建立督导明白卡和问题反馈清单,并及时督促有关县区、单位将问题清单清零,快速有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沟渠修好了,田间积水排完了;生产路硬化了,农户下地方便了;农业监测设备修复了,科学管理更精准了……看着这一系列变化,农户们重拾信心,以更大的劲头投入灾后恢复重建和田间管理。在全市众志成城的努力下,我市农业灾后恢复重建一切向好。
因苗施策促生产
用心种出优质粮
农业灾后恢复重建一头连着经济、一头系着民生。硬件设施的修复重建,为农业生产夯实了基础,然而大灾之后如何通过技术指导等“软件”提升,帮助农户种出优质粮,又成了保障夏粮丰产丰收的关键。
“去年虽然选了适合晚播的品种,但麦苗还是有点弱。”浚县小河镇小河村村民王秀云说。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各级农业专家分类施策,针对晚播弱苗积极开展“促弱转壮”行动。
“今年入春以来,国家、省专家到我市开展技术指导,帮助我市及早开展麦田管理,制定春季小麦促弱转壮技术意见,引导广大农民科学管理水肥,实现了晚播弱苗快速转化,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李振华介绍。
小麦能否高产,病虫害防治是重点。“这段时间是小麦赤霉病、条锈病高发期,咱们要科学用药。”今年4月,在淇县西岗镇卧鸾村,农技专家就小麦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问题对农户进行指导。
病虫害防治,关键在防。为此,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在今年小麦返青、拔节等关键时期,增加田间病虫基数调查频次,全面掌握田间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信息,并累计争取中央、省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788万元,用于赤霉病、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
“我市通过集中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实现了应防尽防、应治尽治,全市‘一喷三防’实现了全覆盖,防止了赤霉病、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减轻了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李振华说。
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我市专门成立“三夏”工作指挥部,下设综合、气象、交通、防控、农机等5个专班,一线开展农业科技直通服务。
“今年我市累计投入农业机械14万余台(套)用于‘三夏’生产,参与夏收夏种服务组织90余个、农机手8840余名,小麦机收率超99.6%。”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和雷介绍,“我市设立了17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为来我市跨区机收的联合收获机械提供服务保障。”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作为全省五个赛区之一,成功举办了河南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鹤壁·淇县)赛区比赛。比赛当日收割地块机收减损率稳定控制在省定要求的2%以下,成功示范落实了粮食机收减损关键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机收环节损失,有力保障了小麦丰产丰收。
今年我市小麦产量远超预期。据农业农村部门估产,平均亩产519.2公斤,较上年513.7公斤增加5.5公斤,增长1.07%;预计夏粮总产量70.07万吨,较上年69.41万吨增加0.66万吨,增长0.95%。
“从一片汪洋到一片金黄,一年来,我市积极应对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农业灾后恢复重建,攻坚克难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当前,全市夏收工作基本结束,秋作物播种也大头落地。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种子落地、‘管’字上马要求,强化秋田管理指导服务,做到抢管、细管,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舒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