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市疾控中心提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员请做好防暑降温
2022-06-22 07:40:26
近日,我市出现持续高温天气。但因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许多新冠疫情防控活动仍需在高温环境或高温天气下进行。疫情防控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穿戴的防护用品,不利于自身的散热和体温调节,易导致中暑,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切实保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防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一、切实落实防暑降温措施
(一)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根据疫情防控人员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疫情防控人员作业岗位。
(二)科学安排作业时间
合理安排核酸采样及疫苗接种时间。高温天气时尽量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工作(如11时—15时),选择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时段开展工作。疫情防控人员轮换休息,降低劳动强度、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高温环境下缩短到2小时以内)。
(三)改善工作环境
合理选择户外核酸采样等工作场所地点,高温工作场所或高温天气户外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设施,如防晒遮阳棚、移动式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固定式空气淋浴设备等。工作场所附近应设置休息室,休息室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并配备必需的防暑降温设施或用品。
(四)加强高温作业个体防护
根据工作需要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防护服内可穿戴的风冷马甲、散热背心等个人防护用品。防护服内穿戴的衣物应尽可能宽松吸汗。
(五)配备防暑饮料及急救物品
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防暑降温饮品、食品,如糖盐水、盐茶水、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0.1%~0.2%、水温8℃~12℃为宜)、绿豆汤等。高温工作场所或可能出现高温天气的作业现场,应配备急救药品和物品,如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生理盐水等防暑药品,以及冷水、冰块或化学冰袋、冰水毛巾等降温用品。
(六)倡导疫情防控人员科学饮食
倡导疫情防控人员科学饮食。减少高脂饮食,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等的食品摄入,如蛋、奶、蔬菜和水果等,控制高糖、酒精饮料饮用和冰镇品食用。严禁空腹上岗,注意补充水分,忌缺水作业,工作前适量补充水、盐及矿物质,以含盐凉白开水、盐茶水为宜。
(七)加强防暑降温宣传教育
加大培训,普及防暑降温知识,指导疫情防控人员增强防范意识、掌握中暑防控措施和个体防护方法,提高中暑先兆识别、中暑现场自救互救的能力水平。
二、科学处置高温中暑
(一)中暑先兆的处置
疫情防控人员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按防疫要求脱掉防护服,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并予以密切观察。
(二)中暑的处置
疫情防控人员出现中暑时,应立即祛除致热因素,快速有效降温,补充水、盐,采取控制抽搐、保护气道通畅等对症处理措施,并做好转运准备。
1.立即移离高温环境。迅速转移中暑人员至阴凉通风处,使其平卧,按防疫要求脱去防护用品及被汗水湿透的衣服。
2.快速降温。采取水浴或冰水擦浴、电子冰毯、冰帽、冰袋降温,以及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等措施,使中暑人员核心体温在10分钟~40分钟内迅速降至39℃以下,2小时降至38.5℃以下。降至38.5℃以下后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降温的同时最好持续进行肌肉按摩,促进循环。不提倡采取药物降温措施。
3.补充水电解质。对仍有意识的中暑人员,可少量多次补充含盐清凉饮料、盐汽水等,但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中暑人员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由于软饮料、含咖啡因饮品、含酒精饮品会影响水分的吸收,不建议用于快速补水。
4.对症处理。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中暑人员头部的太阳穴;病人清醒时可口服藿香正气水等药物。中暑人员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如中暑人员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一旦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紧急救治。
5.快速转运。按照“先降温、后转运”的原则,当降温与转运矛盾时,降温第一、转运第二,转运途中持续降温,打开救护车内空调或开窗等。 (市疾控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