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市科普工作综述
2022-06-25 09:30:41
市科技局组织农业专家开展科技下乡技术培训活动。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首席记者 李觊
“这个‘幻境空间’好神奇!”
“水龙头为什么会悬浮在空中呢?”
“专家老师,玉米虽然种上了,但最近气温都在40℃左右,俺该注意点儿啥?”
“原来咱们自主研发的芯片是这样的。”
“这个传感器要安装在哪儿?”
…… ……
日前,以“走进科技、你我同行”为主题的2022年鹤壁市科技活动周圆满落幕。其间,云上科技嘉年华、科普讲解大赛、创新科技成果展、科技下乡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在社会上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翻开我市近年来科技工作的成绩单,可谓硕果累累:
——2021年第十一次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9.3%,比“十二五”末的4.3%提高5个百分点,比“十三五”预期目标6.0%提高3.3个百分点。
——2022年1至5月份,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3.6%,全省排名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5.3%,全省排名第三。
——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9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226家,分别是2016年的3.3倍和45.2倍,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其研发生产的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填补了国内空白,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在全国65个试点城市(园区)中,我市综合排名稳居第一方阵。
——我市是全省唯一承担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组织建设项目的单位。
——我市成功申创河南省全域科普试点城市。
…… ……
回首这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我市是如何铸牢科普之翼,切实做到科创和科普两手抓、两手硬,推进实施“大科普战略”的呢?6月21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打通“最后一公里”
建立全民科普体系
“你们知道吗,鹿的肌肉非常发达,它们的奔跑速度也很快……你们猜鹿有几个胃?”在鹤壁市淇水鹿苑科普教育基地,饲养员正向前来参观的学生普及有关鹿的各种知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这里作为我市唯一的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我市依托市场化运作,通过创办科普讲堂、兴办科普阵地、开展科普活动,吸引了不少社会力量投入科学普及。由此,69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2个省级及以上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等科普阵地,114个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应运而生。
“大家拿出手机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就能了解这颗玉米种子的‘前世今生’。”在市农科院,农技专家为参观人员讲解着我市自主培育的“浚单”系列玉米品种。
当大家得知,我市“浚单20”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玉米新品种和全国玉米优势产区主推品种时,不由竖起大拇指,点赞我市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