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聚势千帆竞
——淇滨区坚持项目为王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工作综述
2022-06-29 08:44:33
樱花大道
龙岗乡村旅游示范带项目
古近纪火山地质遗迹公园
淇河国家湿地公园
淇河天然太极图景区
白蛇传文化表演
淇滨区全域旅游文旅体融合项目——鹤壁市体育公园
樱花旅游休闲街区
金山淇河文化旅游区
□本报记者 王利英 叶胜利
在6月22日、23日我市开展的2022年上半年文旅项目建设现场交流点评活动中,淇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发扬有红旗必扛、有第一必争、有冠军必夺的精神,把压力转变为动力,把动力转化成业绩,以一往无前的闯劲、不畏艰难的拼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奔向一流的干劲,拿出“硬项目”,用成绩说话、拿事实证明、靠行动服人,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樱花旅游休闲街区被评为优秀文化旅游项目。
近年来,淇滨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省委省政府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机遇,锚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这一目标,聚焦“生态淇河,浪漫淇滨”这一主题,以三大旅游带建设为主抓手,不断培育新动力、激发新活力,以文塑旅、以旅兴业,夯基础、提功能、强品质、增效益,全力推进40余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绘就淇滨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整体规划、全域布局,打造美美与共新格局
淇滨区坚持整体规划、系统打造、全域布局,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编制淇滨区全域旅游整体规划,明确“三大旅游带”项目规划和业态布局,结合淇滨优势文旅资源,植入文化元素,提升沿线文旅景观和文化内涵,为全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根本遵循。
为了将三大板块串珠成链,形成集聚效应,该区对标全域旅游标准,按照“一大环(龙岗—许沟—桑园—毛连洞),三小环(金山淇河文化旅游带、龙岗郊野公园旅游带、古长城文化公园旅游带)”规划建设东起龙岗、西至太行100公里的全域旅游大环线及31公里旅游步道,提升沿线绿化品质,形成多层次交通路网,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实现全域景区“路路通、线线清、景景美”,满足各类游客快进慢享深体验的需求。
该区深度挖掘桑园、白龙庙、牛横岭、河口等村庄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乡村旅游示范带,让“乡村游”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为了发展乡村旅游,该区全方位优化景区周边环境,在绿化、彩化、美化上下足功夫,高标准建成旅游驿站50个、花海景观2000余亩,乡村旅游美景画卷徐徐展开。
围绕城区休闲旅游,淇滨区对旅游核心功能、绿化景观、旅游驿站、消费业态全域规划、全面提升,加快旅游元素、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注重“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街区”融合发展,市体育公园、中国最美樱花大道、樱花旅游休闲街区等一批城市文旅打卡地应运而生,优美的旅游环境、颇具特色的园林景观,融入市民文化生活,让市民变游客,高端体育产品、特色餐饮、沉浸式体验掀起了文旅业消费热潮,带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
全域化布局、差异化定位,向世界展示多彩淇滨
这次交流点评活动,交流点评组一致认为,淇滨区在文旅产业发展上因地制宜,对不同景区实行差异化定位,辖区既有城市休闲游、自然风光游,也有乡村体验游、主题乐园游,还有传播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且每个景区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增加时尚、文化、智能等元素,提升游客体验度,用新意吸引游客,用品质留住游客。
蓝天、碧水、青山、绿树,一艘小船缓缓驶来,几名舞蹈演员在小船上动情表演,向游客演绎了许仙与白素贞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游客大饱眼福、流连忘返。
金山淇河文化旅游带依托白蛇传文化、淇河文化、商卫文化资源,对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重点建设豫北文物整理基地、辛村遗址公园、许沟康养小镇等项目,植入实景演艺、特色药膳、主题民宿等文旅消费业态,打造集中医康养、研学体验、文化交流、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景观休闲区。
古长城文化公园旅游带,依托战国赵长城遗址,抢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以生态修复、文化旅游、度假康养等为目标,引入户外体育拓展训练、高端赛事、养生体验等业态,与横岭生态采摘带、横岭小镇相融合,打造“康养+体育+生态+休闲”的生态健康度假区,形成“四季有看点,产业有亮点”的“快旅慢游”产业体系。
龙岗郊野公园旅游带,将体验旅游、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有机结合,以龙岗人文小镇为核心,重点发展农耕研学、生态康养、农事体验、中草药园、经济作物等产业,推进旅游带多样、健康、高质量组团连片式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打造“农业观光+研学教育+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品质生活体验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差异化定位,让淇滨区各景区景点迸发出耀眼光芒,向世界展示多彩淇滨。
项目为王强产业,丰富业态引爆文旅市场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离开项目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淇滨区在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始终秉持项目为王理念,实行“五抓”工作法,以最强的决心、最大的力度,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
金山淇河文化旅游区5A提升项目带动辖区旅游收入大幅提升,尤其是中草药种植项目每亩年收入达4000元以上,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2021年7月,受连日强降雨等影响,金山淇河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该区不等不靠,迅速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对淇河两岸的生态风貌及配套设施进行修复,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金山淇河文化旅游区于2021年年底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市体育公园由运动场区、儿童场馆区、律动广场区等各具特色的8个功能区组成,既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又能给大家带来便利,是集体育比赛、运动健身、休闲游乐、海绵城市和体育文化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全民健身综合公园。虽然被命名为体育公园,但该公园绿化面积达到了4万平方米,栽种各类绿植、花卉300余种,是全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花境”绿化典范。
6月25日18时,市体育公园内,标准化篮球场上神采飞扬的青少年正在挥汗如雨;潺潺流水边,孩子们在追逐嬉戏;大树下的石凳上,老人们在悠闲聊天。鹤壁市体育公园是淇滨区“旅游+体育”相结合,发展城市旅游的一个大手笔。
每晚8时,华灯初上,淇滨区二支渠两岸,人们一边吹着晚风,一边欣赏灯光秀,走累了就到咖啡馆、甜品店里听着音乐吃些甜品喝杯咖啡歇歇脚,惬意极了。为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按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要求,淇滨区实施二支渠景观提升工程,两侧新引进非遗老字号、茶馆、咖啡屋、甜品店、特色餐饮店40余家,特色文创店20余家,日均营业额达30万元。
龙岗乡村旅游示范带项目是淇滨区依托龙岗郊野公园资源优势禀赋,立足鹤壁科创新城“后花园”清晰定位,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夜晚的龙岗,在霓虹灯的映衬下更加迷人,下了班的人们三五成群地向这里聚集,或带孩子到游乐场玩一圈,或吃个火锅唱个歌,无疑是个不错的休闲方式。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以岗坡为龙头,建设龙岗人文小镇、渝派火锅公园,配套建设儿童主题的欢乐世界、无动力乐园、观光小火车、球场嘉年华等旅游体验项目,同时依托老家河南与大黄河文化,以及鹤壁独有的朝歌文化和西周文化,引入文创体验、非遗研学等业态,打造“黄河之礼”主题文创休闲街区。截至目前,龙岗欢乐世界、无动力乐园、观光小火车已建成运营,游客服务中心、万亩花海正在加快建设。项目运营后,年可增加游客5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逾1000万元,直接带动岗坡及周边村民1000余人就业,增加村民经济收入,走出一条以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 ……
淇滨区本次参加交流点评的三个项目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增加了沉浸式互动情景式体验,让游客乐在其中。
淇滨区生态旅游发展中心主任李鲜告诉记者,该区坚持“有门无票、重在产业”新理念,彻底转变“门票经济”观念,依托城市核心区,升级改造一批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出“淇河夜游晚8点”“龙岗美食不打烊”等夜游、夜宴、夜购、夜娱品牌,为淇滨区带来滚滚客源和不菲的综合收益。
“世界那么大,大家都想去看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游客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追求高品质、有创意地出行。”就如何满足群众日益増长的文化旅游需求,抢占文旅发展市场,淇滨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郭金花表示,必须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建设激活全域旅游整盘棋。“在上项目时,我们一方面围绕基础设施提品质上项目,一方面围绕丰富业态载体上项目,提升景区品位,做活做火景区。”就下一步工作,郭金花表示,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三大文化旅游带,力争下半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达到5个,竣工项目超过10个,在文旅文创融合领域持续创新、破题破冰、出圈出彩,向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版图片由淇滨区文化和旅游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