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日报03版
          

“旱厕变卫生间方便又舒心”

□本报记者 温豫敏

通讯员 冯晓雨

 “感谢包村干部帮助,我终于用上卫生厕所了!”7月12日,淇县北阳镇北山门口村脱贫户李大爷站在自家的卫生间旁激动地说。

 提及李大爷,村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间破旧的老屋。李大爷家只有他和儿子两人,主要经济来源是儿子外出务工的收入,日子一直过得拮据。面对贫困,李大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积极申请小额贷款,靠着养殖山羊,最终实现脱贫。

 日子好了,李大爷就想把家里简陋的旱厕改造一下。可是,由于李大爷家位置偏远,不具备接入污水管网的条件,这件事就成了他的心病。

 北山门口村包村干部、市政府办选调生牛力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李大爷,利用选调生到村任职补助资金,帮助购置了一座一体式卫生间。卫生间内,洗手台、照明设施和冲水装置一应俱全,化粪池埋在地下,整个厕所干净卫生,闻不到什么异味,有效解决了“如厕难”问题。“旱厕变卫生间方便又舒心。”李大爷感叹。

 “群众无小事,切实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好办实,是我们基层干部必须坚守的行事准则。”牛力说,厕所虽小却体现了大民生,解决好厕所问题,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