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日报03版
          

市疾控中心提醒您学会科学饮水

炎炎夏日,烈日当头,酷暑难熬。在如此高温的环境下,由于出汗多,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尤为重要。口渴时的你会怎么补水?2022年4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正式发布,鹤壁市疾控中心将陆续推出系列科普,本次介绍的是:学会科学饮水。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那么怎样喝水才是科学饮水?

一、适时适量饮水。要主动饮水,即不等到口渴就按时饮水,这有利于机体代谢。很多人在感觉口渴后才饮水,口渴这个生理反应与机体的缺水状态并不同步。人们感到口渴时其实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感到口渴后才喝水是“被动饮水”,久而久之,人体就会长期处于一种“潜在”的缺水状态。所以少量多次饮水最科学,每隔两小时喝一次最好,每次200毫升至300毫升。

二、最佳饮水温度。18℃~45℃的温水最宜饮用。过烫的水不仅会损伤牙釉质,还会强烈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而过冷的水,则会使胃肠黏膜受冷刺激而迅速收缩,使胃肠黏膜受损,也可引起胃肠不适或绞痛。

三、喝什么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倡喝白开水为最佳选择,成年人也可以饮用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更是要注意减少含糖饮料的饮用。长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可能造成儿童青少年龋齿、增加肥胖的危险性等,还可能增加成人患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四、运动时记得补水。运动健身早已成为时尚,那么,此时该如何科学饮水呢?最好的补水方式是少量多次,每20~30分钟喝一次,每次喝120毫升~240毫升。一次喝得太多,肚子里带着大量的水运动,对胃肠道有不良刺激。如果运动量不大,时间不超过90分钟,身体不会流失电解质和矿物质,只需补充水分就可。如果运动量很大,则最好喝一些淡盐水,以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最后特别提醒您,虽然足量饮水有利于健康,但水也不是喝得越多越好。水摄入量超过肾脏排出能力时,会导致身体出现水中毒症状,多见于疾病状态,如肾脏病、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市疾控中心付凯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