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防返贫底线探索形成“浚县经验”
——浚县乡村振兴局上半年工作综述
2022-08-01 07:38:45
浚县王庄镇宋井固村通过发展特色苗木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首席记者 李觊
“去年的洪涝灾害,造成很多脱贫群众家园被淹。为了切实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困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今年年初以来,我们紧紧围绕防范化解因灾返贫致贫风险这一目标,聚焦六项重点、落实三重保障,精准发力,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探索形成‘浚县经验’。”7月29日,浚县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周学超谈及上半年工作时这样说。
常抓动态监测
消除风险隐患
自洪水退去之后,浚县上下一心,全力投入到了灾后恢复重建当中。为避免因灾返贫致贫现象发生,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浚县乡村振兴局按照“一个目标、三重渠道、三道防线”工作模式,加强对建档立卡已脱贫但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进行动态监测,扎实推进动态监测闭环管理。
“我们持续围绕精准识别认定监测对象,强化预警监测,实行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数据比对;强化自主申报,通过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知晓度;强化摸排走访,对需纳入监测的农户及时按照要求履行申报程序。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实现‘应纳尽纳、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目标。”浚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邹仲卿说。
为确保集中排查工作取得实效,今年5月份,浚县乡村振兴局组织全县开展防止返贫监测拟识别纳入和拟风险消除抽样审核活动。该局除了对130户、464人(抽查比例21.45%)抽查外,还组织各镇(街道)对所有农户再次排查,要求以村级为单位,就排查结果进行分析研判。截至5月30日,全县442个村已全部召开研判会。
“我们通过组织全县帮扶责任人到所有脱贫户、监测户家中开展‘感党恩、话家常、解民忧’大走访活动,对标全面筛查实不实等7个方面开展‘回头看’,细化29条工作任务,及时查漏补缺,确保问题清仓见底、政策精准落实、群众满意度提升。”邹仲卿介绍,截至6月底,全县监测对象3308户、10467人,标注风险消除1346户、4725人,风险消除率45.14%。
强化资金保障
确保政策落地
产业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污水治理、灾后恢复重建……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今年上半年,浚县乡村振兴局积极谋划项目库建设,截至6月底,谋划财政衔接资金项目98个,涉及资金2.1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37个,涉及资金1.61亿元;基础设施、农村污水治理项目57个,涉及资金5368.08万元。
为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该局紧盯衔接资金项目进度,全县投入中央、省、市、县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6564万元,对接、开工项目56个,对接率、开工率均为100%。同时,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89个,涉及资金7123万元,已全部竣工,投资完成率100%。
因去年洪灾原因,今年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异常艰巨。为进一步推动各项帮扶政策落实,浚县聚焦全县务工人数、公益性岗位、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慢性病人数、残疾人数等13项重要政策落实重点,组织各镇(街道)开展“十三清”摸底排查。
对新识别的监测对象,明确帮扶责任人,及时为其指导制定帮扶计划、申报帮扶措施、建立帮扶档案。对脱贫享受政策户和存量监测对象,逐户进行再核对,确保措施落实精准有效。截至6月底,全县申报帮扶措施750条。截至7月5日,落实帮扶措施594条。
今年年初以来,浚县对脱贫户、监测户中33名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学习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送教上门”;全县19家医疗机构设置专用服务窗口,对监测对象实施先诊疗后付费682人次;10户新增危房户施工进度加快;3个镇级供水站和33个分散供水村管网建设有效推进;全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711个,为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共计发放培训期间生活费补贴8460元,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348.7万元;全县累计发放精准帮扶企业贷款1.62亿元,帮扶1043户,帮扶率18.30%……
一项项帮扶举措的有效落实,为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了根基。
加强宣传督导
落实多重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非一日之功,在实际工作当中帮扶人员也会遇到各种“疑难杂症”“艰难险阻”。为推动帮扶工作提质升级,浚县乡村振兴局加大日常的宣传引导和警示教育力度,及时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并将帮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媒体平台进行推广。
为确保今年年底前顺利通过国家抽查、省市考核验收,浚县乡村振兴局着眼完善工作机制,实行周工作清单、周调度、月排名、“红黑榜”等制度,压实各行业部门、镇(街道)、帮扶单位的主体责任,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我们还会通过专家授课、学员互动、理论测试等方式,积极组织培训,提升帮扶干部政策业务水平,着力解决各级干部‘不会帮’‘帮不好’的问题,并就帮扶工作开展常态化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定期复查,进一步压实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周学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