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日报01版
          

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聚焦‘六最’目标,在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上作示范”等要求在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引发强烈反响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本报记者 王凤侠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聚焦‘六最’目标,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上作示范”等要求在我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更实的作风、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擦亮我市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2020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全省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市为抓手,围绕制度保障、阵地建设、服务提质、纾困解难等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全国工商联等部门的充分认可。”8月9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赵家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截至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已达14.3万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7.68%,民营经济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超75%、对投资的贡献超80%、对财政的贡献达82%、对就业的贡献超90%,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鹤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赵家喻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们将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坚定不移、务实高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团结信任上给企业家以安全感,在服务解难上给企业家以获得感,在引导教育上给企业家以幸福感,以“两个健康”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创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新局面,凝聚起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磅礴之力。

“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最’目标,对我们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岳保臣介绍,该区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创建“V企(为企)服务示范区”。该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智慧政务+社区”服务管理模式,通过“数跑智办”实现政务服务扩围、减环、增效、便民,企业可就近办理的政务事项增加30%;打造“税务智能微厅”,214项税费服务可全程办理,96%的税收业务可在线一次办结;首创“办不成事”交办岗,建立“两单一账”,实行“13710”转办机制,让“办成事”成为常态、“办不成事”成为例外;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着力提升审批服务“质、效、能”;建立并联审批+承诺制+容缺办理制度,22个项目审批事项“清零”,审批办结率100%;探索企业服务标准化,制定政企互动服务规范,开展全维度企业服务十大提升行动,企业满意度、获得感持续提升。2022年,该区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率先实现逆势上涨。

营商环境是最好的软实力。岳保臣表示,下一步,示范区将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打造“V企服务示范区”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时刻度量和检验着我们的服务效能和工作作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牛海民表示,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以释放市场活力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开办企业地方标准、率先推行全程代办制度,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在全省率先设立“涉企检查宁静日”,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牛海民表示,他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