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就业社保“双圈”服务送到家门口
——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青
2022-08-18 07:27:46
□本报记者 董丹
“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最突出位置,立足民生需求,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为群众办好就业、社保等民生实事,全方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日前,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生问题无小事,市人社局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入手,不断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通过打造“一刻钟就业服务圈”和“社银一体化”人社服务圈,把服务送到家门口,努力营造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困有所帮的和谐发展氛围,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最大的民生。近两年,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压力上升,市人社局坚持把稳就业、保民生置于突出位置。今年1月1日,市人社局牵头组织浚县、淇县、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7个县区(功能区)分别选定一个基础较好的社区,同步开展“一刻钟就业服务圈”启动仪式暨线下求职用工招聘会,当天3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668个,吸引了864名求职者前来应聘,219人现场与用工企业达成就业意向。随着首批就业服务站的建立,社区居民可实现步行15分钟内获取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信息及政策咨询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配岗位。截至6月15日,全市城区社区中,共完成就业服务站126个,其中高标准建成18个示范性“一刻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将按照统一标识、清晰的办事流程,承诺办结时限,服务群众就业。
变“银行网点”为“社保窗口”,变“银行工作人员”为“社保经办人员”,“社银一体化”让社保服务更便民,这是市人社局全力打造便民服务圈的又一举措。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市人社局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下大力气解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网点少、群众办事不方便等困难。市社保中心与多家银行合作,统一悬挂“社银一体化”标牌,完成软硬件配备,可实现社保业务就近办,着力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内、农村5公里范围内的“人社服务圈”。目前,我市已建成“社银一体化”银行网点66个,其他网点也会陆续为市民提供社保经办服务,基本形成了以人社自主经办为主体、相关机构合作经办为补充的社保就近办服务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完善社区功能,争取‘一刻钟就业服务圈’和‘社银一体化’网点全覆盖,进一步织密织牢‘人社服务圈’,推进百姓就业、社银高频业务‘就近办、多点办、全城办’,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刘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