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让大运河文化“流淌”起来
——访“中国作家运河行”创作组成员王世英


王世英


□本报记者 马龙歌 文/图

“很荣幸能够入选‘中国作家运河行’创作组,身为鹤壁人,有机会通过文字介绍家乡文化,我很激动。”8月19日,“中国作家运河行”创作组成员王世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希望通过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大运河的文化魅力。

据悉,“中国作家运河行”活动以运河沿线6个省2个直辖市27座城市为中心,旨在展示运河风采,鼓励作家走进运河城市、创作运河题材的文学作品,推动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自6月初发布活动启事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各地近百位作家的支持。经“中国作家运河行”组委会慎重考虑,最终确定了35位作家参与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同时启动的形式开启走运河、写运河的行程。其中,我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世英成功入选,也是我市唯一入选的作家。

“7月下旬,我收到了组委会寄来的入选通知及相关活动用品,便立即着手前期准备工作。”王世英在浚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心专家的陪同下,利用一天时间到浚县黎阳仓、浚县古城等处走访,收集创作素材。

创作过程中,王世英几乎翻遍了《运河流韵》《流经浚县的大运河》《中国大运河文化》等有关大运河文化的书籍、史料,时常因为文中一句话的落笔反复向资深学者讨教。最终,历时半个多月,王世英从不同角度创作的3篇纪实散文《大黎阳的底气》《运来黎阳风华万代》《卫溪烟雨》初稿已成。“目前正在对3篇稿子进行打磨,最终我会选出最满意的一篇报送给组委会。”王世英说。

“大运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感受、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书写和表现大运河在新时代中国的生机和活力,是身为一名作家的责任和使命。”王世英表示,希望尽自己一份力量,通过文字将大运河带给鹤壁人的骄傲和自信传递出去,让大运河文化“流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