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日报04版
          

数智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跑出数字化转型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 汪丽娜 通讯员 王慧

 今年年初以来,淇县坚持把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以智能制造为抓手,通过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路径,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奋力跑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加速度。

加强统筹规划

完善体制机制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淇县成立了高规格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制定印发《淇县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淇县数字化转型2022年工作方案》,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逐项建立工作清单、推进台账,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单位,逐级压实工作责任。

该县还成立了数字基础设施、新兴数字产业、新型智慧城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保障等7个工作专班,狠抓工作落实,将数字化转型工作纳入全县绩效考核重点项目,实行“红黑旗”制度,对创建成功省级智能车间、“两化融合”的企业给与奖补资金。

坚持智能制造

引领企业弯道超车

围绕主导产业,淇县以生产装备数字化升级和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为重点,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收集录入智能化改造项目21个、示范应用项目2个,成功培育3家省级智能工厂、5家省级智能车间。

该县还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对标,加快推进企业“上云”,持续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已推动39家工业企业、带动60多家中小企业“上云”。

该县还大力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倍增工程”,推动企业通过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推广应用等方式,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企业用工成本平均下降20%以上。

在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的过程中,该县筛选企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同时,深化企业“诊断”服务,组织实施专家“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进企业”活动,对企业一把手和技术骨干开展大范围专题培训和入户诊断服务,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打造数字乡村

全面提升数治能力

为发展数字农业,淇县充分运用5G技术和监测监控设备,投资1.6亿元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并综合利用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服务现代农业,加快建设淇县5G数字智慧农业园项目。

利用数字技术,淇县积极助推绿色发展,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为了完善乡村数字设施,淇县建设益农信息社村级站点140个,推广运用益农信息社企微政务版系统,高效快捷为农民提供数字服务。该县还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建设电商物流公共配送中心,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电商快递服务新格局。

优化数字生态体系

创新驱动渐入佳境

 目前,淇县拥有省级以上实验室2个、企业技术中心4个、工程技术中心8个和省级中试基地1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瞪羚企业”(高成长型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9家。

如今,淇县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51家已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谋划研发项目,研发活动全覆盖占比52%。全县在职专职兼职博士28人、硕士17人、科技创新团队3个,2022年新认定领军人才1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人,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平台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