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高校教工食堂管理服务创新探究
——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教工食堂为例
2022-09-15 07:17:47
□张玉国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高校教工食堂是高校教职工就餐的重要场所,随着教职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教职工对教工食堂供餐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改进教工食堂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满足教职工多样化的饮食需求,才能稳步提升教职工对教工食堂的满意度。本文以我院教工食堂管理服务为例进行一些积极探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提升高校教工食堂管理服务的效果。
一、教工食堂满意度调研报告
(一)教工食堂满意度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采取发放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本人先后到院系处室、教工食堂开展调研活动,共向在教工食堂就餐的教职工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36份)、访谈教职工12人,并对学院教职工就教工食堂管理服务工作的评议、意见和建议整体进行了梳理。
调查问卷显示,被调研对象对教工食堂的环境、卫生满意度为99.27%,对饭菜种类满意度为76.26%,对饭菜价格满意度为75.76%,对饭菜质量满意度为80%,对饭菜供给数量满意度为84.83%,对服务人员服务水平满意度为89.71%。
(二)教工食堂存在的问题
1.教工食堂饭菜种类较少,且相对固化,教职工满意度相对较低。
2.教工食堂营业期间饭菜供给补充不及时,导致个别晚来的教职工就餐时饭菜种类不全。
3.教工食堂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偏弱。
4.教工食堂饭菜味道常年不变,饭菜在色香味及营养搭配上需进一步提升。
(三)教工食堂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外在来看,存在教工食堂管理粗放不到位、厨师厨艺水平有限、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偏弱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但究其根源还是教工食堂运行机制问题。教工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固定且偏低,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工作主动性差、不求上进、服务意识跟不上。
二、基于顾客满意度的 高校教工食堂管理服务创新探索
(一)转变思想观念,引进先进运行机制,从根本上改变教工食堂现状
为扭转教工食堂经营现状,建议我院积极向省内兄弟院校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新运行新机制将工作人员工资与教职工就餐人数、就餐满意度直接挂钩,实现就餐人数越多员工工资越高、教职工就餐满意度越高员工工资越高的新机制,充分调动教工食堂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激励员工在菜品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努力提高饭菜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持续提升教职工就餐满意度。
(二)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高校教工食堂管理服务具体实施办法
在坚持原定供应饭菜品种标准的基础上,由学院公开招标引进的餐饮公司负责原材料采购,营业收入计入餐饮公司账户,水、电、天然气费等由学院支付。学院每月对就餐教职工进行满意率测评,满意率越高人均补贴基数越大。
1.午餐奖励标准:若测评满意率大于等于75%,学校将额外补贴2元/人次;满意率大于等于80%,补贴3元/人次;满意率大于等于85%,补贴4元/人次;满意率在90%以上,补贴5元/人次。
2.早、晚餐奖励标准:若测评满意率大于等于75%,学校将额外补贴0.4元/人次;满意率大于等于80%,补贴0.6元/人次;满意率大于等于85%,补贴0.8元/人次;满意率在90%以上,补贴1元/人次。
3.为确保教工食堂正常运转,建议设定教工食堂员工最低保障工资。如遇疫情防控等不可抗力造成就餐人数减少,奖励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后厨总人员最低基本工资6000元/月时,差额部分由学院补齐。
(三)基于顾客满意度的高校教工食堂管理服务成效
自引进新运行机制以来,我院教职工就餐人数逐渐增多,特别是中餐人数稳定在80人左右,最高可达140人,就餐满意度在90%以上,工资支出(补贴、奖励)同比下降48.7%,同时避免了学院亏损情况发生。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