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
——2022年度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办理完结
2022-11-01 08:15:30
市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215件。其中由郭志忠、赵素红等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大浚县灾后恢复重建帮扶支持力度的建议》《关于加大鹤壁东区(科创新城)产业生态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的建议》等15件代表建议被确定为2022年度重点督办建议。市政府及各承办单位坚持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要工作,严把建议办理转办、承办、反馈“三关”,落实建议办理“三见面”沟通制度(办前了解代表意图,使办理工作有的放矢;办中与代表面对面,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办后询问代表对办理结果是否满意,征求代表对相关工作的意见建议),从强化组织领导、规范办理程序、加强督促指导等方面,推动代表建议办理更加规范有序高效、更加贴合代表意愿、更加增进民生福祉,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作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支持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坚持“六个结合”(把建议办理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全面办理与重点办理、办理过程与办理结果、办理代表建议与人大整体工作、办理会议期间的建议与办理闭会期间的建议、办理结果评议与结果运用结合起来),持续改进代表建议提出、交办、办理、督办和办后“五个环节”工作,着力实现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督办高质量,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的政策举措,打造了“群众反映—代表建议—‘一府一委两院’落实—群众满意”的良性循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目前,2022年度重点督办建议已全部办理完结。现将办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回应代表和社会关切,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关于加大浚县灾后恢复重建
帮扶支持力度的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灾后重建办公室
办理情况:一是高位推进重建。成立浚县灾后重建工作专班,重点支持项目建设、资金分配、强化帮扶。二是指导完善规划。谋划完善“1+7+36”规划体系,制定教育、水利、农田、交通运输等7个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并制定灾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倒损房屋恢复重建等36个专项工作方案。三是谋划完善项目。谋划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066个,总投资119.3亿元;谋划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42个,总投资306亿元;债券资金项目73个,总投资446亿元;银企对接项目25个,拟争取贷款270亿。四是积极争取资金。创新“资金+资源+平台+央企”模式,全县累计到位各类资金81亿元。五是推动项目建设。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066个已全部开工,完工985个,完工率92%,年投资完成率101%。六是开展对口帮扶。浚县6个受灾重点镇、93个受灾重点村保持了结对帮扶全覆盖,各帮扶工作队积极帮助帮扶镇村阵地建设、组织建设、项目建设等,捐助款物累计折合资金超2200万元。
关于加大鹤壁东区(科创新城)
产业生态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理情况: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印发《鹤壁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鹤壁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科创新城着力打造全市数字经济核心区。省发改委印发《河南省卫星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郑州和鹤壁市建设全链条卫星产业集群,形成“2+N”卫星产业发展格局,做优鹤壁卫星产业集群。二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快科创新城智慧岛建设,高标准建设金融小区、人才公园、众创空间等。在5G产业数字经济核心区引入设立规模10亿元的鹤壁股权投资母基金等基金,累计投资深兰科技等企业2.75亿元,促进初创型企业发展。三是强化重点企业服务。邀请沪深北交易所及多家证券公司上门调研36户次,解决企业上市及融资问题;畅通“绿色通道”一企一策帮助垂天科技、国立光电等重点后备企业解决名称核准、资金需求等各类问题。四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截至目前,市级财政对鹤壁东区投入10.74亿元,支持鹤壁东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资金522万元,争取专项债券3.9亿元。
关于加大对宝山经开区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千亿级产业集群支持力度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办理情况:一是制订产业行动计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思路、任务,明晰产业链发展路径,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重点项目协调会,协调解决美瑞项目用地性质调整、大树实业供气供水等问题,推动项目顺利建设,宝山经开区12个省市重点项目,1至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投资完成率68.6%。三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出台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宝山经开区企业获批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74万元,市级奖励资金90万元、“十送”补贴305万元。四是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成立开放招商工作组,编制招商图谱,开展“云”招商、“论坛”招商,签约宝山化工综合管廊、生物基长碳链尼龙等6个项目。五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印发“兴鹤聚才”3年行动计划,开展“兴鹤英才”计划,成立鹤壁人才发展集团,加大对功能性新材料产业人才引进力度。
关于加大对农村道路投入力度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交通运输局
办理情况:一是积极争取资金,狠抓项目建设。我市农村公路灾后重建项目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117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4106公里,路网密度全省第二,路域环境显著改善。二是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市定民生实事新改建农村公路240公里,已全部完成。全市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愿望变为现实。三是打造“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道。淇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鹤山区验收申请材料和浚县、山城区申报创建资料已报至省交通中心。全市创建县级“美丽农村路”10条58公里,“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一县一特色”已逐渐成为我市农村交通面貌新常态。四是推进交旅融合,巩固脱贫成果。我市共有9条干线公路和20条农村公路总里程126公里纳入省级旅游公路规划,“农村公路+旅游、产业”等业态迅速衍生发展,实现了修好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市居家和社区
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民政局
办理情况:一是在组织体系方面。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书记抓养老的工作格局。二是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被纳入市重点民生实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共建成30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3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分别完成省定任务的120%、103%,建设进度两次受到省通报表扬,两次受到省民政厅通令嘉奖,得到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评价。三是在改革创新方面。我市“智慧添翼增动能,康养创新添活力”智慧养老改革试点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我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市,均为全省唯一。四是在养老服务市场方面。积极培育本土养老品牌,通过公办民营、资金引导、政策支持,着力培育了禧仁、仁和等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本土养老服务品牌,增加了养老产业内生动力。
关于推动我市乡村旅游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办理情况:一是规划先行,夯实基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鹤壁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鹤壁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制定专项规划,形成全域多元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体系。二是品牌创建,打造亮点。全面整合文化、旅游等相关政策和资金,创建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大力发展淇河、太行等民宿集群,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民宿品牌。三是挖掘文化,惠民惠农。建设70个标准化乡村文化合作社,在全省树立“鹤壁模式”。开展“黄河非遗点亮老家河南”青年乡村营造行动,全市推选4个乡村参加全省青年乡村营造行动。四是提升基础,完善服务。加快建设杨屯泥艺小镇等5个特色小镇;规划鹤壁南太行旅游1号公路、太行云端天路等旅游大道,打造文旅特色高速公路朝歌服务区。五是精品线路,各具特色。依托乡村自然景观特色,按照节令特点,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条。
关于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办理情况:一是建立全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推进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讨重点工作。二是市、县两级分别制定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施方案》,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了规划引领和建设方向。三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积极谋划浚县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下粮仓”黎阳仓国家遗址考古公园等文旅项目。四是集中展示运河文化,打造遗产展示、庙会民俗体验、运河古城休闲游乐等文旅功能区。五是放大运河品牌效应,在浚县举办大运河阅读行动计划35城接力活动,唤醒群众阅读热情,扩大运河文化影响。六是建立专职机构,浚县成立了浚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心,具体负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相关工作;省考古院与浚县共建的“大运河(永济渠)研究中心”在浚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挂牌成立。
关于加快推进鹤浚一体化发展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理情况:一是加强市级统筹指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强化市级领导牵头的指挥协调力量,共帮助浚县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55亿元,债券资金24.2亿元,数量和资金规模均居全市第一。二是强化规划衔接引领,优化鹤浚发展布局。以鹤浚发展轴为纽带辐射带动东部现代农业、西部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业,推动浚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调整公交体系,提升鹤浚通勤效率。增设班次、优化线路,开通了每天4辆浚县至市区的“惠龙专车”。四是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制定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放权赋能改革、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等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重点产业提质和物流产业发展。五是推动现有资源整合,提升要素供给水平。优化布局鹤浚基础设施,推动公共服务延伸覆盖,推动鹤浚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关于推动实现鹤淇一体化战略目标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办理情况:一是加大对淇县北部新城的规划指导。指导编制淇县北部新城规划,着力打造成淇县乃至全市亮丽的、标志性城市片区。二是加大鹤淇一体化发展支持力度。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33亿元、专项债券11.5亿元,帮助企业新增贷款12.4亿元。三是推动重大项目招引落地。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引进一批重点项目,有力支撑鹤淇一体化发展。四是为淇县北部新城提供智力支撑。积极搭建人才引用平台,建立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和服务体系,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五是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给予支持。指导淇县申报项目建设用地1817亩、已经批复1587亩,另有已批存量用地1500亩可用于淇县北部新城项目建设。六是保证区域总体环境容量。建立专班推进、问题梳理等项目建设服务机制,加强指导服务,推动环评手续办理时限进一步压缩。
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办理情况:我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共发生12起输入性突发疫情,尤其是“0831”疫情发生后,均第一时间管控到位。一是强化能力提升。11小时可完成1轮全员核酸检测;440人流调队伍能够实现24小时内落地查人;储备集中隔离点57个,隔离房间9400间;统筹定点救治医院、亚定点救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基本满足救治需要。二是强化温情防控。开通“疫情防控紧急求助通道”、“12345+疫情防控”服务专线,及时回应网民关切。三是强化精准防控。3月26日全面启动“场所码”,4月1日全面启用电子封条并上线自动转码系统,8月1日起全面运营“电子卡口”,同时创建哨点视频指挥系统,做到人物环境同防。四是强化快速处置。健全扁平化应急指挥、平急转换、多点触发三项机制,常备应急处置、应急流调、应急核酸检测、专家智库四支队伍,确保能够快速处置。五是强化营造氛围。目前共发布各类防控知识15226篇(条),不断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关于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城市管理局
办理情况:一是完善工作制度。出台《鹤壁市2022年城市防汛应急预案》等文件,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应急保障机制,加强信息互通。绘制《鹤壁市城市防汛重点部位布防图》,建立“点位、街道、区、市”四级责任体系。严格执行防汛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准确研判汛情,实现科学决策调度,确保城市安全度汛。二是补齐设施短板。全面排查、疏通排水系统,修复疏浚河道约19公里、管网清淤约140公里。完成黄河路下穿京广铁路涵洞、泰山路下穿高铁东站隧道等易涝点改造。谋划实施淇滨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雨水管网治理工程等排水防涝项目18个,完成投资4.46亿元。三是提升应急能力。建立排水除涝专业抢险队伍1200余人。备齐备足应急抽排设施,储备排水泵车14台,排水能力总计2.17万立方米/小时。开展城市防汛应急演练10余次。投资约500万元在44个城市排水设施关键节点布设监控终端,构建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排水防涝指挥调度体系。
关于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情况:一是做好整治规划。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下,我市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县域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全面完成,“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速。二是加大资金投入。2021年12月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71亿元用于环境整治工作奖补。2月份启动总投资约12.73亿元的乡村振兴PPP项目。浚县结合灾后重建,投资660万元,开工建设了11个镇(街道)22个行政村的下水道建设项目。淇县、鹤山区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央预算内投资,合计投资1.011亿元用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是强化督导评估。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暗访、抽查力度。市集中整治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班调度会,每月对各县区、各乡镇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综合排名。四是发动群众参与。实行村干部“街道长”、党员“胡同长”、群众“庭院长”分包责任制,不留死角。建立“门前三包”制、积分兑换制、星级评比制等规章制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逐步形成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
关于加强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的
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农业农村局
办理情况: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促进种子繁育,目前建设项目推进顺利,耕地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增强了抗旱减灾能力,目前农田质量普遍达到2.2等级,农田亩均节水、节电率达到24.3%、30.8%,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12.8%、17.1%,对于良种繁育质量和产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加大对玉米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支持力度,今年农科院新增试验用地2098亩,建立了分子育种实验室,显著改善了新品种培育的科研条件,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三是积极融入全省种业大盘,成功争取到全省首家神农种业实验室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落地我市。四是开展新品种示范试验,展示我市选育农作物品种的优良表现,邀请相关专家、种子企业、经销商、种粮大户对我市品种进行宣介推广,提高了我市作物品种的知晓率和认可度。
关于加强机制保障深入持续推进
“双减”落实的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教育体育局
办理情况: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校舍类项目26个、设备采购类项目200余个、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1261个,整市建制创建教育信息化2.0示范区,建成鹤壁智慧教育平台,全市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率99.4%、数字校园达标率66.9%。二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成立全市“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规范作业布置、批改、反馈等行为,建立市、县、校三级作业监管机制,成立作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定期对学校作业布置情况进行评价指导。三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全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100%、学生参与率87.99%、教师参与率92.41%。四是推进校外减负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转为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227家下降到14家,在全省“双减”工作会上受到通报表扬,对学科类校外培训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全覆盖,开展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攻坚年行动和暑期专项行动,组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审核队伍,切实规范培训行为。
关于高质量推进职业教育
校企融合发展的建议办理情况
牵头单位:鹤壁市教育体育局
办理情况: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鹤壁市职业院校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管理办法(试行)》,健全政策保障体系。二是动态调整专业。推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效契合,2022年中职、高职分别新增专业20个、8个,每所职业院校均面向主导产业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骨干专业群,建成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20余个。三是产教协同育人。组织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开展“职业院校园区行”“骨干教师企业行”“高校学子看家乡”等活动,我市学徒制试点学校达4个,建成3个高校产业学院、7个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7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四是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已面向社会、企业和在校师生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9507人次,认定技能人才12307人。(焦健、邓少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