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日报03版
          

拥抱自然 呵护生物多样性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掠影


 5月22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淇县文庙中学部分师生在淇河国家湿地公园鹤苑与梅花鹿等动物近距离接触。



 5月23日,市生态环境局在淇滨区质量公园内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咨询活动。



扫码观看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活动视频


□本报记者 田白雪

 组织一堂科普课,开展一次公益宣传,发放一批宣传资料……5月22日、23日,市生态环境局连续组织了两场颇具教育意义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各县区(功能区)分局也积极联动,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

沉浸式感受生态之美

 “今天,我们走出校门,来到淇河国家湿地公园上这堂生物课,大家要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美丽环境和多样生态,用笔去记录你学到的生物知识。”5月22日早上,在市生态环境局的组织带领下,淇县文庙中学50多名师生走进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在这里身临其境地领略了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头顶蓝天白云,穿过繁花青绿,伴着鸟叫虫鸣,师生们愉快地来到第一站——淇河国家湿地公园科普馆。进入馆内,大家纷纷拿出笔和本,在讲解员的指引和介绍下,参观学习了淇河的发源、湿地的形成、动植物特性等,观看了淇河文化科普影片,体验了动手建造湿地等互动项目。

第二站是鹤苑。师生们在科普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下,近距离学习观察了灰冠鹤、孔雀、鸵鸟、梅花鹿等动物的适应环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游走在鹤苑之中,师生们与这里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参观期间,学生们对感兴趣的知识不时拍照、做笔记,对不理解的现场提问,讲解员则耐心解答,帮助学生们从视觉感官和理性认识两方面欣赏生态之美。

淇县文庙中学生物老师马盼盼表示,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这场活动给前来参观的师生“种”下了深刻印象,不仅增强了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责任,也提升了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是一堂收获满满的科普课。

走上街普及生态知识

 5月23日上午,淇滨区质量公园,一场由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宣传咨询活动吸引了不少群众,让这个公园比往常热闹了许多。经过此处的市民游客看到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和引人注目的宣传展板,纷纷驻足前来了解一番。

“您知道吗?联合国大会于2001年5月通过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增加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市生态环境局宣教科工作人员肖玉娟一边向市民发宣传页,一边介绍“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由来,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人类习以为常的新鲜空气、洁净饮水是各种健康的生态系统的功劳,如森林、湿地就分别是大地的“绿色之肺”“绿色之肾”,它们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滋养着芸芸众生。

通过市生态环境局志愿者的讲解,现场群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维护、保护生态平衡,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更多馈赠。”退休工人李玉海说。

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连着两天,由该局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知识普及效果十分显著。活动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对增强群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起到了应有作用。

新闻多一点

 

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旨在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

本稿配图由本报记者端木繁东、田白雪和市生态环境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