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补短板精准发力提质效
——《鹤壁市文明城市创建“补短板、强弱项”十大攻坚行动方案》解读
2023-09-07 07:53:20
□本报记者 马飞
今年是我市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收官决胜之年。为进一步加快全域创建步伐,推动提档升级,日前,市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联合下发了《鹤壁市文明城市创建“补短板、强弱项”十大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着力抓好小区小巷、农贸市场、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民素养等十大攻坚任务,以扎实作风、务实举措,全力补短强弱、提质增效,推动全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的实施将从哪些方面提升我市城市创建工作?这些提升又会给我们的城市生活带来哪些改善?记者一一为您解读。
小区小巷、农贸市场综合提升
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方案》指出,我市将对社区、农贸市场、医院、交通场站等周边重点小区和背街小巷开展专项攻坚,分级分类进行整改,进一步健全完善物业服务,加快小区充电桩建设,规范小区小巷名称,加大保洁清扫力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同时,积极开展结对共建,组织市直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支持,落实“十个一工程”,营造共建共享的文明风尚。
我市还将对城区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提质,完善地面、墙面、铺面、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市场及周边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序化到位。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加大市场保洁力量投入,科学设置分类垃圾箱(桶),及时清运,保持干净整洁。清理取缔非法占道经营、乱设摊点等行为,对进出口周边的停车秩序进行整顿,划线停车。积极开展诚信商户和文明商户等评选活动、农贸市场督导检查活动,做到生熟分开,设置单独活禽宰杀区,确保无过期、变质、伪劣食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优化交通出行环境
全面增强文明交通意识
城市交通状况事关群众出行安全。《方案》指出,我市将持续整治重点路口、优化标线施划,坚决杜绝闯红灯、不礼让行人、变道压实线等违法现象。记者了解到,从9月份开始,我市每周将曝光一期车辆“不礼让行人”的情况,通过“警钟长鸣”增强市民群众遵章守纪、文明交通意识。
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是城市的顽疾。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难题,我市将紧盯重要路口、医院、学校、商超、交通场站等重点区域,引导市民养成规范停车习惯。同时,遵循便民原则,合理设定小区门口车辆临时停放时间。
为强化电动自行车上牌和“一盔一带”工作,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我市将加强《鹤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宣传普及,教育引导市民自觉佩戴头盔,科学设置电动自行车牌照临时安装点,并加强对销售电动自行车企业(商户)带牌销售工作的督导检查,实现电动自行车上牌率100%。(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