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6版:日报06版
          

淇滨区打造“一刻钟残健融合生活圈”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本报讯 (记者 李丹丹 通讯员 牛爱枝)今年年初以来,为深入落实淇滨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先行区决策部署和“一刻钟(15分钟)生活圈”建设要求,淇滨区残联结合区域特点和残疾人需求习惯,主动融入特色化、多元化残疾人服务元素,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极具残疾人群体特征的生活圈,为构建残疾人康复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淇滨区着重把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融入“一刻钟残健融合生活圈”。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残疾人之家,明确一名残疾人担任专职委员。通过残疾人协会和专职委员,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掌握残疾人生活、康复等方面需求,在残疾人家门口提供精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提升公共场所适残环境,打造残疾人共享“出行便利圈”。在淇滨区,无障碍设施已经做到了公共场所全覆盖。公共户外、公共卫生间等地方进行无障碍改造,社区残疾人之家、图书室、活动室等配备残疾人基础辅具,住宅小区附近医疗点、超市、快递驿站等便民服务点辟出无障碍空间,完善的无障碍设施让残疾人和老人享受到出行的便利和生活的乐趣。另外,残疾人只需动动手指,在移动互联手机端登录“智慧助残”系统,就可以进行多种无障碍服务申请。

完善就业创业体系,打造残疾人优享“就业服务圈”。淇滨区天山路街道龙门社区位于市商务中心区,辖区企业200余家,社区外的电子大屏幕上不断播放残疾人招工信息。社区还联合培训机构,定期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保健按摩、面包烘培、电子商务等培训服务项目,解决残疾人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员被纳入人才储备库,可获得定向推荐就业机会。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打造助残护残爱残“志愿服务圈”。淇滨区天山路街道莲花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一刻钟残健融合生活圈”,通过实施“一访二帮三做到”工作机制凝聚居民向心力。“一访”是对社区26名残疾人进行入户走访,了解其遇到的困难;“二帮”是走访过程中,在物质上精神上给予他们帮助;“三做到”是对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发挥党员力量,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帮扶。

如今,在淇滨区“一刻钟残健融合生活圈”内,“综合服务圈”“全民健身圈”“康复服务圈”“社区文化圈”……便民服务抬眼可见、触手可及、迈步可享。“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淇滨区‘一刻钟残健融合生活圈’下足‘绣花’功夫抓服务提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多元功能城市生活模块。”淇滨区残联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淇滨区依托“一刻钟残健融合服务圈”实施精准康复服务857人次,救助残疾儿童233人,为23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460名残疾人参加创业就业培训,130名残疾人实现就近就业,收入持续增加。

淇滨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淇滨区残联将加大人力、财力输出,立足民生、聚焦品质,打造一批功能完善、服务优质、快捷便利、规范有序的“一刻钟残健融合生活圈”典范社区,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共建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淇滨实践贡献更多残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