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日报03版
          

完整社区啥模样?看山城区如何打造样板

(上接第一版)

 硬件优质量。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安装“一户一表”专用充电桩,解决“飞线”问题。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利用社区内的空地、荒地和拆违空地增加公共绿地、袖珍公园等公共活动空间,实现景观休闲、防灾减灾等综合功能。合理增设无障碍设施,让特殊人群“有爱无碍”。

 软件强功能。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政务、文化、体育、养老、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资源,为群众精准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出医联体建设工作特色,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全科医疗、中医药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健康服务。引入本地知名商超开设生鲜超市,引进便民菜店、便利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维修点、药店等便民服务商业业态,配备24小时云药房、快件邮寄网点,设立社区工坊,让配钥匙、修衣服等小修小补规范回归百姓生活,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全龄段友好——幼有所教、青有所属、老有所乐,人人可享优质生活

在家门口健身、遛娃、陪老人、观景,样样都能满足,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在完整社区这些愿望都能实现。山城区积极推动全龄友好共识,把全龄友好理念落实到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细微之处。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引进安泰养老集团等社会资本参与运营,通过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和远程技术服务平台,构建“社区+平台+服务”三位一体模式。推进适老化改造进广场、进商铺、进家庭,常态化开展“六助”活动,建设长者食堂,有效回应老龄化、少子化难题。

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推进适儿化改造,让儿童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社区标配。精心打造社区少年儿童服务中心,开展亲子阅读、文创生活等活动,同培训机构合作,引进书法、绘画、乐器演奏、戏曲表演等社团参与中心运营,创建真正适合孩子的儿童友好社区。

构造全龄友好空间。规划建设“两环十园”,外环打造微汗慢跑圈,内环打造休闲散步圈,嵌入康馨园、童馨园、德馨园等10个主题游园,让社区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诗意栖息地。发挥“淇河书屋”8个站的惠民效应,满足不同人群多元化阅读需求,打造书香社区。

 全场景应用——社区装上“智慧大脑”,幸福美好加“数”前行

人脸识别、智能预警、高空望……在推进完整社区建设中,山城区突出科技赋能,同中国移动、航天宏图等公司合作,在全市首家引进智慧合杆进小区,建设5G智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

打造智能分析场景,实时分析人员聚集、车辆占道、校园安防、火灾等场景,及时预警、联动处置,实现社区管理智慧化。

打造平安建设场景,对接公安治安防控体系,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车辆识别系统,建设前端感知、智能预警、精细管控的智慧安防小区,实现家庭到社区的全方位安全保障。

打造智慧医疗场景,设立“健康E家”,居民可自助享受测量血氧血压、人体成分等健康体检服务,实时生成检测报告。

打造应急防汛场景,建设高空望平台,汛期实时监测易涝点、积水点,提升水灾防御能力。

 全社会参与——实行“三上三下”工作法,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完整社区建设不仅关系到群众生活品质的改善,也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有效途径。山城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探索社会治理新格局,使城市管理更高效、市民生活更宜居。

凝聚工作合力。成立由区委副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日调度、周研判,及时解决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推进设计师进社区、进楼院,确保完整社区创建的科学性、合理性。区直单位协调联动,做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沟通衔接、提高效率。组建区域大工委,充分调动驻区各单位的创建积极性,凝聚正能量、构筑能量场。利用“有事好商量”、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协商议事平台,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完整社区建设,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形成工作机制。实行“三上三下”工作法,即把居民的意见收集上来,把初步方案公布下去;把对初步方案的意见收集上来,把完善的最终方案公布下去;把改造意见收集上来,把整改情况公布下去。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让群众全程参与小区改造,把好事办好办实。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楼栋党员责任岗”五级党组织网络,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建强社会组织。积极策划、支持、培育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宣传动员群众参与邻里互助、植绿护绿、游园管护等工作,一大批“五老”人员佩戴“红袖章”参与日常管理,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良好风尚,社区是我家、美好靠大家的社区文化蔚然成风。

通过聚焦“四全”,奔二巷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区品相、品质、品位实现全方位提升,群众在社区生活得更加放心、更加安心。

此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红旗街街道朝阳南社区、广场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山城路街道卫星街小区改造项目被列入住建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全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被评为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3个100”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