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2版:日报02版
          

同心同德不懈奋斗在新征程中书写实干担当新篇章
——市政协十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解读

3月6日,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主席冯芳喜代表政协第十二届鹤壁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2023年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安排。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常委会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全市中心任务,围绕“规范提升”主题,着力打造“五个政协”、建设“五型机关”,推动各项工作高点起步、良好开局,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展现了开局之年的开局之力、开局之势、开局之为。

【报告摘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政治属性、政治意识、政治自觉更加彰显。

【延伸阅读】建立“1+N”系列方案和“五张清单”,为开展主题教育画好“路线图”“施工图”。举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5次、读书班2次,开展专题党课16次,提交研讨材料256篇,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围绕系列调研课题,开展调研20余次,召开成果交流会2次,形成调研报告8篇。新建制度机制40项、废止39项、保留44项,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主动谋划活动,推动主题教育有特色、有亮点、有实效,《人民政协报》头版刊发我市主题教育经验做法。

【报告摘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加强和改进”的殷殷嘱托,思想引领力、社会影响力、群众号召力不断增强。

【延伸阅读】围绕推动政协党建“两个全覆盖”,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打造形成“功能型党支部”品牌。围绕助力我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打造形成“立法协商”品牌。围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形成“有事好商量”品牌。围绕激励委员不忘初心使命,打造形成“委员活动日”品牌。围绕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打造形成“志愿服务”品牌。同时,积极打造“智慧政协”“政协智库”“界别召集人”“民主监督员”等履职品牌,以品牌塑造展现政协作为、树立政协形象、扩大政协影响。

【报告摘要】深入践行“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十八字总要求,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持续提升。

【延伸阅读】以建设政治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结型“五型机关”为目标,以“规范提升”为主题,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抓手,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围绕调查研究、社情民意、提案等开展专题培训8次,深入开展“六个一”履职践责活动,持续举办委员大讲堂、专题讲座等,拓宽委员知情明政渠道。制定加强对县区政协联系指导意见,明确市政协领导分包联系县区制度,指导县区政协做好党建、政协召集人、协商议事平台建设等工作,提升全市政协系统整体工作水平。

【报告摘要】高举伟大旗帜,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在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展现了新气象。市政协常委会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根本的要求,坚定政协工作主心骨,把牢政协工作导航标。

【延伸阅读】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全年举办各类学习培训89次。自觉在市委领导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共向市委请示汇报重要事项、重要工作50余次。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决扛牢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政治责任。

完善“五位一体”党建组织体系,明确“4234”党建思路,规范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建设,探索“共建型、共商型、共享型”党支部品牌,先后开展“感悟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等党建活动38次,形成了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的良好局面。

【报告摘要】发挥独特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彰显了新担当。市政协常委会始终坚持党委有号召政协有行动,党委有要求政协抓落实,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

【延伸阅读】一年来,共配合省政协完成调研15次,围绕全省镁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等向省报送大会发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78篇,为省推动相关工作贡献了鹤壁政协智慧。

围绕“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深入协商讨论,报送城市建设、生态保护、基层治理等方面政协全会发言材料27篇,市委主要领导对16篇批示了具体意见。

主席会议成员积极参与主题教育、“链长制”、功能区高质量发展、驻地招商、本科院校申建等重点工作,有力服务全市中心大局。

【报告摘要】牢记初心使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作出了新贡献。市政协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之所盼”、力行“民之关切”、服务“民之所需”。

【延伸阅读】一年来,共收到提案238件、立案226件,涉民生类提案178件、占比76%,目前已全部办结,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居民饮水、食品安全、物业管理、交通拥堵、老旧小区改造等一大批民生问题得到解决。

一年来,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289篇,《关于粮库建设管理存在问题与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用,省政协采用5篇、全省排名同比上升7个位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52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49次。

围绕“双减”政策落实、文物保护与利用等开展17次民主监督活动,助力市委市政府决策落实。

【报告摘要】注重双向发力,不断深化合作共事,在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上开创了新局面。市政协常委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凝聚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的磅礴力量。

【延伸阅读】一年来,协商办理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提案107件、占比47%,采纳社情民意信息27期、占比52%,邀请参加视察调研110余人次,安排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大会发言18人次,大家在履职尽责中找准了方向,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人人重团结、人人求团结、人人促团结的良好氛围。

建立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界别、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五联系”制度。

建设“书香政协”,成立“书香政协诵读沙龙”,建立读书活动阵地33个,举办“文润鹤壁”“情暖巾帼”等读书活动83场,950余人次参与,在读书交流、学思践悟中提升能力、传播共识。

【报告摘要】坚持守正创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在提升经常性工作质效上取得了新突破。市政协常委会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奋进,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全面提升。

【延伸阅读】聚焦主责主业,在构建全会协商、专题协商、界别协商等协商议政格局的基础上,创新开展远程协商、网络议政等,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施细则,对调研选题、调研过程、成果转化等进行规范,向省政协、市委报送各类调研成果130余篇。

聚焦我市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宏阔历程,谋划编纂《淇水烟雨——鹤壁历史文化记忆》《淇水新韵——鹤壁高质量发展记忆》文史丛书,形成“淇水记忆”系列品牌。

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组织全市1000多名政协委员全部下沉乡镇、街道,依托“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议事平台开展“小微协商”480余场。

完善“智慧政协App”6个市本级模块、12个三级联动模块功能,提案、社情民意等工作基本通过智慧政协平台办理,政协履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在国家级、省级媒体刊发稿件68篇,市级媒体刊发126篇,政协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495条,大力传播政协好声音、讲述政协好故事、展示委员好风采,营造了共筑同心、团结奋进浓厚氛围。

【报告摘要】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共鹤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五个政协”、建设“五型机关”,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鹤壁篇章的生动实践中展现政协担当、贡献政协力量。

【延伸阅读】强化政治引领,全面提升党建水平。健全理论学习长效化机制,抓好主题教育成果内化、深化、转化,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落实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构建全市政协大党建格局。

围绕中心大局,提高协商议政实效。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省“十大战略”,聚焦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工作,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努力取得打基础、利长远的成效。

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团结奋进力量。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政协统战功能,落实好“五联系”制度,密切同少数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系,建好委员会客厅,深化委员读书活动,在学习交流中筑牢团结之基、广聚团结之力。

坚持提质增效,巩固拓展特色品牌。深入开展品牌创建提升行动,挖掘品牌、打造品牌、叫响品牌,构建以“五个政协”“五型机关”为引领的政协品牌矩阵,以品牌建设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

注重固本强基,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持续开展“树形象,建新功”活动,强化委员学习培训,着力推进“五型机关”建设、加强专委会建设、强化制度落实,切实展现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样子、政协委员的新形象。

(本报记者陈艳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