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法治建设 打造平安鹤壁”系列报道(检察院篇)
2014-11-21 00:24:11
淇滨区检察院干警向群众发放警示教育读本。
淇滨区检察院组织镇、村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基地。
鹤山区检察院开展公共卫生预防调查。
本组图片由市检察院提供(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陈志付 柯其其核心提示 建设美丽乡村是市委、市政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没有“法治乡村”,就没有“美丽乡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市检察院发挥职能作用,综合运用预防咨询、专题警示教育、检察建议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村干部警示教育、确保涉农资金安全,为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安寄语 平安建设是事关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治安稳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社会基础。通过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加强平安建设宣传,严厉打击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清除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蛀虫。通过发挥预防职务犯罪职能作用,护航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农村长期繁荣和谐稳定。
——鹤壁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检察长 朱东培百姓心声淇滨区钜桥镇聂下雾村村委会主任王宗奎:
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进乡村活动,不仅为村民普法,提供法律咨询,帮助解决法律上的疑惑,而且经常为我们村干部敲警钟,让我们了解法律相关规定,远离“高压线”,有力推动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淇县高村镇韩楼村村民刘桂勤:
检察院对惠农资金的监督,使栽”在涉农工程建设上的干部越来越少;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保证了村里每花一笔钱都明明白白,给我们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法治环境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如何构筑乡村法治根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预防进乡村活动,筑牢农村干部廉洁自律“防火墙”,确保惠农资金安全运行,用实际行动助推平安鹤壁建设。
“法治套餐”惠民
“如果将俺们小组的几万元土地补偿款用于自家建房,过些天就还上,这样做算不算犯法?”近日,淇县检察院预防局检察官在该县灵山街道办事处北四井村开展预防咨询时,该村一名村民小组组长咨询。
检察官告诉他,这种行为是挪用公款,超过3个月不还就算犯罪,即使不超过3个月也是违法违纪行为。听了检察官的话,这个小组长连忙说:“我明白了,就是高息借钱也不能碰这笔款。”
在预防进乡村活动中,市检察机关将专题警示教育、预防咨询等实惠的“法治套餐”配送到群众家门口、田间地头,营造了“深入反腐败,大家来预防”的浓厚氛围。
“平时犯些小错,同事、家人会包容,但是自己不提醒自己,小错可能逐渐发展成大错。因此,要按规矩办事,坚持民主议事,不要遮遮掩掩……”日前,浚县检察院检察长冯天平在浚县新镇镇董庄村为该镇200余名镇、村干部作了警示讲座,在场的听众除了镇、村干部,还有不少群众。
今年年底前,淇滨区村级基层组织将进行“两委”换届选举,为保障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的原则,近期,淇滨区检察院采取开展警示讲座、播放宣传教育片等方式,给“两委”干部和候选人敲响警钟。他们将近年来查办村官在征地拆迁中贪污、挪用补偿款、收受贿赂案件拍摄成警示教育片,在全区各乡镇及村“两委”干部大会上播放,受教育党员干部200余人次。
“像这样的警示教育活动,在我市每月都要开展10余场次。”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许怀林说。据统计,2013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已经为86个行政村和社区开展预防讲座、警示教育和预防咨询200余场次,发放《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读本》1000余本,还在部分行政村建立了廉政文化墙。
同步监督“防病”
惠农项目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资金是否安全落实到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市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重点放在群众关心的惠农项目上。2013年,市检察院与市财政局、市审计局会签了《关于开展强农惠农项目资金专项监督工作的意见》,建立信息交换、同步监督、联合巡查等机制,合力确保惠农资金安全运行。
2013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同步监督农村道路、农村中小学改造、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危桥改造、淇河治漏等惠农项目资金20余亿元。该院预防部门帮助有关单位建立了重大事项报告、工程资金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使工程建设各个流程操作规范化,有效遏制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山城区温家沟、红星、幸福等水库均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近年来,这些水库蓄水功能下降,过水能力和灌溉功能降低,导致附近村庄一万余亩耕地无灌溉条件,山城区争取上级资金800余万元用于水库除险加固。为保证惠民资金安全运行,山城区检察院全程监督工程进展情况。在一次工程招标过程中,山城区检察院预防局工作人员发现工程第一标段推荐的候选人同时在济源市也有在建工程,违反了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当场提出纠正意见,监督纠正了错误评标,防范了工程“带病”上马。
“区检察院为惠农资金使用加了一道‘过滤网’,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规范使用,对防范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山城区水利局副局长张凤金说。
退耕还林是国家近年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推出的一项可持续发展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山城区林业局管理使用国家下拨资金近千万元。为管好这些资金,山城区检察院对资金使用情况同步监督,保证了资金安全运行。
检察建议“堵漏”
据淇滨区检察院统计,2006年以来,该院共查处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16件27人,其中,发生在征地补偿环节的有12件22人。
“农村干部职务犯罪多是在征地补偿款保管和使用中出了问题。村里的补偿款一般都是村小组管村小组的、村里管村里的,相互没有监督,个人说了算,易滋生腐败。”淇滨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连超说。
为此,该院向该区各个乡镇、办事处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村干部廉政承诺制度等长效监督约束机制。辖区8个乡镇、办事处与该院联合出台的《关于开展农村基层干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将该院建议建立的长效机制全部纳入其中。
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村账乡管”在鹤山区推行10年,效果如何?前不久,鹤山区检察院联合该区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专项调查。调查发现,“白条”入账、报账不及时、收入不及时缴存农经专户等现象仍然存在。为此,依照该院建议,辖区各乡镇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等制度;各行政村建立了财务民主监督委员会,各项开支经财务民主监督委员会审核后方能报销;村级财务活动在公开栏内逐笔公开,确保财务支出始终置于群众监督之下。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以人为本、惠民利民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10年在鹤山区启动以来,各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1607万元。这项惠民工程运行效果如何?2014年5月以来,鹤山区检察院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专项预防调查,经过调查发现,这项惠民工程在运行中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知晓率低等问题。对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该院向鹤山区卫生局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宣传力度,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免费政策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监督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机制等7项建议。
接到检察建议后,鹤山区卫生局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自查自纠。鹤山区卫生局表示,严格对照检察建议,抓整改落实,规范专项资金使用,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惠及民生。近日,鹤山区检察院预防局工作人员在鹤山区卫生局与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座谈时了解到,该局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根据从事的不同服务项目和岗位分类,制定了集中、定期培训计划,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改善服务质量;该局还督促乡镇卫生院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医疗项目分类记账、分科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用之于民。
一份份检察建议的发出,催生了一项项廉政机制的出台,堵塞了一个个管理漏洞。2013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共向有关部门发出涉农检察建议12份,催生有关部门出台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村干部警示教育等机制1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