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3版: 日报03版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
——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蓬勃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张婷媛 通讯员 王华



在全国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上,淇县职业中专代表队获团体金奖。(资料图片) 




淇县职业中专服装专业大赛现场。(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创办于1956年的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坐落在淇县城区,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在职教职工168人。近年来,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先后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团体金奖、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今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正乘着国家大力支持职教发展的春风,以更加矫健的步伐,向着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阔步前进。 

  11月15日,记者慕名走进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探寻其蓬勃发展中的闪光足迹。春华秋实结硕果,职教芳菲香满园。半个多世纪以来,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源源不断地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对口率达85%以上。学校连续11年被评为我市中职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今年该校招生突破1000人,明年毕业的600多名学生已提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

这靠的是什么?带着问题,记者来到该校服装班剪裁教室,只见学生们正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服装。二年级学生张燕正在按照设计图给一款上衣制作口袋,她告诉记者,自己现在使用的一切机械、工具都是由河南新亚服装公司提供的,公司不仅为学校提供了一切教学工具,还在实训室安装了一条与企业一模一样的服装生产线,学生在学校就能练就一手好技术,自己很多师兄师姐毕业后直接到河南新亚服装有限公司工作。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办职教,以发展校企合作的途径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该校校长王金安说,学校根据市场、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找准校企合作契合点,与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并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双师教师队伍,还聘请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到校任课,把校园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学校管理引进企业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据了解,与该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淇县企业有新亚、欧迪艾、大用、永达、万家欢乐等45家。今年,学校经过实地考察,还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合作,新增旅游服务高铁乘务专业,并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书。通过“共建共享、订单培养”,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新机制,解决了技术人才紧缺问题,实现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使学生掌握了扎扎实实的技能。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重构对接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而该校积极探索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做中教、做中学,确保学生掌握实用生产技术,变劳务输出为技能输出。

“学生来上我们这所学校,就是奔着学技术的,所以我们大胆深化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做合一,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该校副校长贾振国说,在课堂上,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师傅,同学既是学生又是学徒,老师和学生一起边做边教、边做边学,教和学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使学生的眼、手、脑等多处感官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造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课堂时刻充满生之力、活之素、乐之源。

此外,该校教学还注重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师生走向田间地头,结合作物生长周期,利用季节性特点,农闲校内学习,农忙基地实训。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通过新建专业技能室,构建了开放性的职场教学环境,以真实的产品(作品)为载体,全面有效地推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同时,该校坚持成才先成人的育人观念,新生10天军训、3天拓展训练、职业规划培训……通过系列入学教育,强化组织纪律观念,明确职业理想,寻找闪光点,培养闪光面。该校还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通过开展学习榜样典型、参加公益活动、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理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使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近年来,该校学生在国家、省、市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58个、二等奖126个。其中,在2005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年活动中,该校6人参赛,5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并获养殖专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在2011年全国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上,该校代表队荣获团体金奖以及中学组太阳能环保理念载人车竞速赛团体第二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师资培训工程”、“硕士引进与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百人企业实践计划”四大师资建设工程。该校三年来派出教师89人次外出学习培训,78人次到企业下车间参加岗位实训锻炼。目前,该校拥有省专业带头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市骨干教师18人,引进与培养硕士10人,聘请高级技师和企业技师及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产学研结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011年,投入资金360万元,新建了8个专业实训室;2012年,投入资金1592万元,启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创建工作;2013年,投入资金1500万元,新建宿舍楼和科技信息楼……2010年以来,淇县职业中专累计投入资金4800万元,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实训条件、加强师资培训等工作。

在信息化的今天,淇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手段实现了全覆盖。

该校创建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拥有各种先进的数字软件、教学资源库、数控仿真软件、考试管理系统、电子教室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等。投入150余万元建成的校园网络,实现了骨干百兆网络到桌面,师生可获取网上教育资源、查询资料、学习研修,克服了学生与教师、企业专家交流的时空障碍。

“我校搭建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服务平台,涵盖中职所有公共基础课及11个专业资源库空间。同时,建立了资源信息中心和试题库平台,通过‘建网、建库、建队’来促进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贾振国说。

“学校在教室里新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还为我们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备课、制作课件,课件里还可以添加动画、声音特效,教学内容既直观又生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教育教学效果大幅提升。”该校教师苏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