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刘邓渡河精神 打造魅力濮阳
2017-05-20 02:45:23
5月19日,采访团在位于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的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采访。
□本报记者 郭坤
濮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仓颉造字、晋文公退避三舍、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历史典故均发源于此。这里还有春秋时期诸侯14次会盟、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等历史遗迹。尤其值得华夏儿女骄傲的中华第一龙”发掘于此,从而将中国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濮阳也因此被誉为“华夏龙都”“中华龙都”。
濮阳,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1983年因“油”建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等“七城二奖”荣誉。位于清丰县的单拐革命旧址,是抗战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宋任穷、杨勇、王宏坤、苏振华、曹里怀等人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台前县黄河岸边的将军渡、范县的李桥渡口处等,见证了70年前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
“将军渡”见证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
5月17日,联合采访团来到濮阳进行采访,首站便来到了位于濮阳市台前县新城区南约2公里处的一个黄河渡口——“将军渡”。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12万大军,以台前孙口为中心渡口,在东西长150公里河段上,强渡黄河天堑,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从而胜利实施了三军配合、经略中原的雄伟战略,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伟大转折点。其间,英雄的台前儿女全力支前,供应粮草,踊跃参军,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刘邓大军渡河之处,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将军渡”。
70年前刘邓大军从这里强渡黄河,转战千里跃进大别山,如今这里已成为红色旅游景区。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气势恢宏的纪念馆、栩栩如生的浮雕碑廊、奔流不息的黄河……组成一道亮丽风景线,见证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
渡河精神,已成为台前继往开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力源泉
“‘将军渡’是台前的品牌和象征。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军民团结、浴血奋战凝成的渡河精神,已成为台前继往开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力源泉。”台前县委书记常奇民说。脱贫攻坚主号角吹响后,(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