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08版: 晨报08版
          

最严交规”需要凝聚社会共识

  长期养成的抢黄灯意识已经成了一种驾驶习惯,“最严交规”所要求的慢速通过路口对这一习惯形成了考验。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总人数居高不下,“最严交规”有利于从严执行交通法规,培养良好的驾驶习惯,涵育更为人性化的汽车文化,提升整个社会的交通安全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最严交规”体现的是对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不同主体的路权的进一步明确。从媒体报道看,“最严交规”实施几天来,交管部门监控设备所记录的违法行为的确有所减少,尤其高速公路上习见的超速现象明显得到遏制。“最严交规”开始显示出其震慑力。

但另一方面,“最严交规”也引发了一些不同意见。其中,闯黄灯扣罚6分的规定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一些驾龄较长的司机在路口做了试验,在没有绿灯倒数显示的情况下,机动车即使以较低的速度行驶,在遇到绿灯与黄灯变换的情况下,机动车仍然很容易违规越过停止线。不可否认,闯黄灯扣6分确实已经成了很多驾驶人的“心病”。

人们对“最严交规”的不适应,反映出城市交通安全领域的一些矛盾。首先是依法驾驶与提高通行效率之间的矛盾。我国许多大中城市拥堵较为严重,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既是城市运行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的一种必然要求。但“最严交规”的部分规定要求驾驶人必须做到安全第一,在无法预测指示灯改变的情况下,遇到路口只能大幅减速以保证不违规,这必然会降低路口的通过率。如果这样的推测成为现实,“最严交规”或将招致怨言。其次是驾驶习惯和驾驶文明的矛盾。之所以存在抢黄灯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拥堵所导致的焦虑感让驾驶人难以忍受片刻的等候,总希望在红灯亮起前通过路口。长期养成的抢黄灯意识已经成了一种驾驶习惯,“最严交规”所要求的慢速通过路口对这一习惯形成了考验。但要扭转集体性的习惯以形成良好的驾驶文明,显然不是一两条法规就能达成的。

“最严交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合理性还必须接受现实的验证。在意见龃龉无法很快得到调和的情况下,交管部门必须以最严格的程序确保执法公平,并尽可能为驾驶人提供方便快捷的行政救济。唯有如此,才可能在交通管理的实践中不断修正法规,凝聚社会共识,让新的驾驶风气得以顺畅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