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06版: 晨报06版
          

她自学心理学,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老人沟通
想尽办法让老人开心
□晨报记者 苗苗


黄卫华(右)和母亲在一起。晨报记者 张志嵩 摄


  家住淇滨区九江帝景小区,在山城区某企业工作的黄卫华今年47岁,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除了照顾好家中老人的日常生活,她还想尽办法让老人开心,为此她总结出了自己的家庭天气预报”。

公婆和亲生爹妈没啥两样

  1998年7月,黄卫华的母亲因风湿性心脏病做了心脏手术,随后照顾母亲的任务由黄卫华承担。她在照顾母亲的同时,还要照顾一岁半的孩子。

“我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和俺妈,后来实在忙不过来了,请了个保姆帮我带孩子。”黄卫华告诉记者,心脏病人需要静养,除了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她每天还会坚持给母亲按摩,“只要是能让俺妈开心的事,我尽量做好。”从她母亲做手术到现在的16年间,黄卫华自学了很多关于心脏的保健知识,从膳食调养,到康复锻炼,经过细心的照料,她母亲身体恢复得非常好。

黄卫华是个好女儿,不仅如此,她还是个好媳妇。2004年,黄卫华的公公得了肺癌,她又和老公一起承担起照顾公公的重任。“公公婆婆和亲生爹妈没啥两样。”黄卫华照顾公公同样一丝不苟,直到公公离世。

“她真是个好媳妇,不但照顾公公婆婆,连她老公的姥姥她都伺候得可好。”黄卫华的一位邻居如此评价她。她婆婆逢人就夸黄卫华孝顺,还专门跑到黄卫华娘家感谢他们养了个好女儿。

关心老人精神生活,自创“家庭天气预报”

  黄卫华告诉记者,在照顾几位老人的时间里,她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让老人生活得更开心?

黄卫华说,孝敬老人不只是给他们好的吃喝,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她给家里的老人订了《淇滨晨报》、《老年春秋》、《长寿》、《健康文摘》等报纸、杂志,还鼓励他们互相读报,一起分享有关健康的文章,并建议他们把报纸、杂志借给邻居和朋友们传阅,以此来扩大他们的交友范围,增强他们的人际关系。“他们多出去和别人交流,心情就好了,比闷在家里强。”

黄卫华说:“订一份报纸非常有意义,它就像每天的问候和礼物,每天陪老人,每天有新的发现,老人特别开心。”

通过照顾家中的几位老人,黄卫华发现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比较空虚,缺少思想交流,很多事儿闷在心里不说,让别人去猜。为了更好地了解老人,黄卫华自学了心理学,并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老人沟通。她对记者说:“我每天回家给父母一个拥抱,大声说‘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刚开始有点儿不习惯,时间长了,就成了自然。”

黄卫华的爸爸3年前患了小脑萎缩症,刚开始大家不能接受,她就向大家讲爸爸的病症,希望大家在老人不开心、不想说话的时候,给他一个理解的微笑,抱抱他,告诉他想好了再说,不用着急。她还给爸爸买了一台电脑,教他打游戏,用电脑里的画面和声音吸引他。

尽管黄卫华在生活和精神上对老人呵护备至,家里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沟通,为此她决定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给父母开一个家庭会议,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想法,准确对接,减少不必要的猜测。

“家庭会议就跟在单位开会一样,我会让他们说说这周发生的事情,对这周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再说说每个人的希望,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了解多了,我才能放心。当时能满足的当时满足,暂时满足不了的我就记下来,争取以后能够满足他们的希望。”黄卫华说,她将这种家庭会议模式称之为“家庭天气预报”。

与市民分享照顾老人的心得体会

  今年“三八”妇女节时,黄卫华在市妇联道德讲堂上进行了题为《智慧的女人,幸福的家》公益讲座,和百余名市民分享了照顾老人的心得体会。她告诉记者:“我们还能陪伴父母多少年,1年、3年、5年、10年,试着与3年、5年后的自己对话?我做到一个子女应该做的吗?我可以毫无遗憾地说,我让父母放心了吗?我这样做我开心吗?每个人都会变老,到了老年,不能自食其力了,做子女的应该怎么做?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对老人的态度和行为孩子都会记录和模仿。我们的明天由我们今天的行为决定,你想要你的孩子将来如何对待你,你今天就该如何对待你的父母。”

为了让更多的人孝敬身边的老人,每年母亲节、重阳节,黄卫华会应邀到幼儿园、养老院做公益讲座,宣传关爱母亲、关爱老人的重要性,听众达千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