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骨折,送医前家长如何护理
2017-02-21 08:32:34
姓名:李荣强
职称:副主任医师
科室电话:
3331292
个人简介:省骨科医师协会会员、省中西医小儿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省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会员,市骨质疏松与矿盐协会委员;2014年在郑州市骨科医院研修学习小儿骨科,主要从事小儿骨科疾病的治疗,擅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马蹄内翻足、儿童骨与关节损伤及肢体延长等病的诊治;采用潘赛缇石膏矫正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复位成功率达95%以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难免会磕磕碰碰,玩轮滑、骑单车、打闹、爬山等都有可能会造成骨折,孩子受伤后家长如何判断是否骨折?孩子骨折了家长应该怎么办?本期栏目邀请到了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李荣强,请他为大家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记者:孩子骨折后,家长护理不当有哪些危害?
李荣强:孩子骨折60%~70%为上肢骨折,部位多为腕、肘、肩关节等,其次是锁骨骨折和下肢胫腓骨、股骨骨折等。
许多家长由于没有护理经验或救人心切,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急救方法,比如:为减轻疼痛,习惯用手揉捏按摩受伤部位或孩子骨折后随意搬运、止血等,这样往往会造成骨折断端刺破局部重要血管以及损伤神经等严重后果,一些重要部位如脊柱骨折,不当的急救操作可使脊髓受损,发生截瘫等严重后果。所以,在孩子发生意外损伤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护理要领十分重要。
记者:孩子受伤后家长如何判断是否骨折?
李荣强:骨折后一般表现为疼痛、压痛、活动痛、局部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由于小孩儿不能明确说明病情,有时因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而容易造成漏诊,故家长应密切观察受伤后小孩儿的身体状况,若发现小孩儿不愿活动且身体骨骼有压痛,需考虑骨折发生的可能。
记者:送医前家长应该怎样正确护理?
李荣强:孩子一旦发生意外,一般应遵循以下处理原则:
局部伤口处理:立即封闭伤口止血,可根据现场情况用洁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做进一步包扎。
开放性骨折要先将患处包扎好,再以夹板固定,无夹板可用木棍、树枝等代替。包扎时,要在夹板上垫以衣物等软物,防止皮肤受损。
迅速转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附近正规医院做进一步处理。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布带、绳索捆扎止血时,必须记录扎带的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以免时间过长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每隔1小时须放松止血带至少5分钟。
此外,受伤的孩子往往会出现恐惧不安、依赖、焦虑等情感障碍,因此发生意外后,家长必须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分散孩子对疼痛的注意力,使孩子心情放松,主动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