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10版: 晨报10版
          

30岁的人50岁的腰
腰椎间盘是这样被“坐”突出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示意图


  “忙了一天,有点儿腰酸背痛……”这可能是很多人日常的感受。别忽视这种小疼痛,长久发展下去很可能变成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科医生指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被认为是老年病,但临床上常能见到一些30岁的人“腰龄”已达50岁,检查后才发现,腰椎提前退化或椎间盘已突出。

姿势不对,“坐”出腰椎病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命的支柱”,腰椎是脊柱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腰椎间盘是位于两个腰椎的椎体之间,厚度为8mm~10mm,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在某种因素作用下,髓核被挤压出来,压迫刺激周围神经根、血管,出现麻木、剧痛等状况。

  腰椎病研究表明,人平躺时,腰椎间盘承载的压力最小,站着时次之,而坐着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高出4~5倍。办公室一族的坐姿多是耸肩、含胸、身体前倾,大大加重了脊柱尤其是腰椎的负担。

  长期如此,腰椎间盘就会慢慢被损坏:第一阶段,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和疲劳损伤,腰椎椎体间的椎间盘应力增大,导致椎间盘髓核后凸、膨出;第二阶段,甚至椎间盘破裂髓核脱出,压迫硬脊膜囊、神经根,出现腰腿疼痛、麻木、下肢无力;第三阶段,严重者可伴肌肉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近年来,20~40岁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明显增加,几乎占到患病人群一半以上。白领、银行职员、司机都是该病的重灾区。

正确的坐姿是这样的

长期伏案的人,要调整好桌椅的高度和电脑的位置。保持脊柱正直,保持头、颈、胸的正常生理曲线。

  选一个好靠垫,并要有一定的硬度,让腰椎有依靠,不悬空。

  每隔45分钟起身走走,不要保持一个姿势过久。

  已经有腰椎问题的人避免用转椅,选择稳定、四腿着地的椅子。

最毁腰椎的几种生活习惯 

除了坐姿不对,生活中一些姿势更是伤腰“大户”。 

半躺玩手机 半卧位时,腰椎会因缺乏足够的支撑,导致原有的弧度发生改变,让腰椎间盘所受重力不断增大,诱发椎间盘退变突出。

  鞋子不合适 穿细高跟鞋走路时,身体会前倾,背部弧度增加。而无跟鞋、平底鞋、人字拖同样糟糕,没有减震缓冲或足弓的支撑,会使步态不稳,体重无法均匀分布在脊柱,增加椎间盘受损的风险。研究表明,需要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时,最好选择有2厘米跟的鞋子。

  未控制体重 过大的体重会增加脊椎负荷,对腰椎和骶骨之间的部位产生更大负荷。 

运动不当 坚持运动是好事,但运动方式不当则会导致脊柱变形。腰部承受压力过大,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每天运动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并加强背部拉伸运动。

  腰部受凉 寒冷或潮湿可引起腰部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压力增加。冬天一定要加强腰部保暖,腰疼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加个护腰。

  过度按摩 按摩的确能缓解腰部疾患,但频繁按摩会加速腰关节磨损,令其变得异常脆弱。一般情况下,半个月按摩1次即可,最好找专业按摩医生。 

床垫太软 床垫过硬过软,都会影响脊椎的正常弯曲度,使肌肉纤维一直处在紧绷状态,一旦剧烈活动,就会发生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床垫的软硬度,以躺在上面腰部没有明显下陷最为适宜。

护腰椎推荐两类运动

 

对健康的人来说,下列运动有助于养护腰椎。

健步走 走路可以锻炼腰、臀及下肢的肌肉力量,增强四肢与躯干运动的协调性,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走路时应尽量挺胸收腹,脚掌先着地,由脚掌过渡到脚尖,缓冲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压力;鞋子最好选择有减震功能的。

游泳 游泳可以锻炼腰背肌肉,尤其是蛙泳,脊椎不承受纵向压力,在不断换气过程中,腰椎和颈椎肌肉不断运动,肌肉得到锻炼和加强。长期游泳对增进腰肌,改善椎间盘突出都很有帮助。建议量力而行,一周游泳2次以上。

  已经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根据病情的轻重,可选择保守治疗,如服用消炎止痛药,热敷、按摩、牵引、理疗;也可选择微创手术、开刀手术治疗等。建议在正规治疗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如靠墙深蹲、俯卧撑样平板支撑等辅助锻炼。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