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B-A14版:晨报14版
          

喝腊八粥风俗始于何时

 腊月初八煮食腊八粥的风俗起源,流传版本较多。现今见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日诸大寺作欲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故而,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

喝腊八粥习俗不一定起源于宋代

孟元老在自序中称,他于宋徽宗崇宁癸未(1103年)跟随做官的父亲一起到京师居住,《东京梦华录》记述的是他在汴京(今开封)的所见所闻,内容真实可靠。故而,此书也是关于北宋后期汴京地理风物的一部重要文献,出版以来受到历代史学家关注。虽然孟元老称北宋首都的僧俗都煮食腊八粥,但喝腊八粥的习俗不一定起源于宋代,也可能是宋代人对前代食俗的传承。由此可见,喝腊八粥的准确时间尚无法确定。

孟元老虽命名了“腊八粥”,但“腊八”之名的出现远在宋代之前。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宗懔还引用了《吕氏春秋·季冬记》、晋郭璞《玄中记》和东汉张衡《东京赋》等,讲述了当时人们在腊八这天的主要活动是逐疫”。而“逐疫”的主要形式是演“傩”而非喝粥。“傩”有歌有舞,舞者要戴上假面具,手执戈盾斧剑等兵器,作驱赶鬼怪之状。

 南朝齐梁时代佛教文史学家僧佑所编撰的《释迦谱》介绍了腊八与佛教的渊源:释迦牟尼因长时间苦修,身形若枯木,奄奄一息之际,有位牧羊姑娘及时献上乳粥,释迦牟尼喝下后,体力很快恢复,因而悟道成佛。其成道之日,正是腊月初八,后世佛徒便于此日喝粥纪念释迦牟尼。此故事明显是附会而成,因为印度有关佛经说佛祖所食为乳非粥。

腊八粥“八宝”与佛教“八宝”不同

 与此同时,由于孟元老提到了腊八当天“开封诸大寺作欲佛会”才煮食腊八粥的缘故,一些现代人便想当然地把腊八粥中的“八宝”与佛教“八宝”混为一谈。其实,此乃“牛头不对马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详细介绍了腊八粥中“八宝”为米、胡桃、松子、乳蕈xùn)、柿、粟、栗、豆,主要原料就是米和豆。后来,各地煮腊八粥的“八宝”虽不相同,但都表现在食材变化上,这与佛教“八宝”毫不相关。

 《佛经》等记载,佛教把释迦牟尼诞生前后天人所献供品视为吉祥庆瑞之物,“八宝”即宝瓶、宝伞、法轮、双鱼、莲花、白海螺、吉祥结和宝幢等8种器物。佛经还将八宝”与佛陀身上的8个重要部位一一对应,其中莲花就代表佛陀的舌头,象征佛祖以广长舌传法,使众生皆能悟出佛的真知灼见。我们形容一个人能言善辩、妙语连珠,往往就用“口吐莲花”这个词。

 佛教其他几宝也大有来历:宝幢又称“华盖”“天盖”,原本是古印度时的一种军旗,双方交战,战胜方便将宝幢高高举起代表获胜,后来,它被佛教吸收用以象征佛法坚固不衰,可驱除一切烦恼魔障;法轮最初也是一种兵器,后来被佛教用来象征佛法如轮子一般旋转不停;白海螺则是古代部族和军队使用的一种号角,后来寺庙里的僧人根据一个传说将它作为布道昭示的法器;宝伞在印度原本是贵族和皇权的象征,由于伞置于佛顶能遮风蔽日,所以佛教以伞象征摒除魔障,守护佛法;吉祥结无首无端,代表佛心法无尽;而双鱼则代表佛的双目,它“翅为绿玉,圆眼放光,柔软无比,标志智慧”,象征着佛眼慈视众生,故又为智慧的表征。

所以,尽管孟元老最早明确记录了腊八粥,但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腊八粥产生于宋代。

(据《北京晚报》)

rb